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习过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它涉及到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自Selinker(1972)在他的中介语理论中首次使用了“语言石化”这一术语以来,石化现象研究已成为近二、三十年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纵览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论著和论文仅停留在对石化现象本身的理论分析层次和单维架构上,很少将之与外语教学的效力相结合。同时,国内外大多数外语教学研究者认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避免产生语言石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与语言石化现象关系的探讨,试图对Ellis于1989年提出的、并被广泛接受的“课堂教学服务于防范语言石化”的观点提出质疑:外语教学能否真正有助于、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或防范语言石化现象?本文旨在围绕该问题做些探讨。论文首先回顾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及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的分析,然后对有关外语教学个案研究和二语习得关于语言石化现象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作者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深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对外语学习过程中外语教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石化现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目前广泛的认识相悖的是,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语言习得。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行教学存在的负面作用:(1)课堂输入(教师话语、教材、学生之间交谈); (2)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程序);(3)课堂学生练习机会。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外语教学若能恰当地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语言石化现象;但是由于对根除石化现象的作用相当有限。从这种意义上讲,外语教学在辅助语言习得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到语言习得的诸多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往往使学习者的信息获得过程处于僵化状态,并导致语言石化现象的发生,使得外语教学本身也是导致语言石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对这些局限性系统的探讨也有助于全面审视和重新构建有关二语习得的语言石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