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授粉及良种配置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my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引种以及选育的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inensisK.Koch)品种繁多,但是对良种的需求仍然很大,杂交可以作为培育良种的最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薄壳山核桃花粉的干燥方式与贮藏条件、品种间及种间的杂交、果实发育动态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薄壳山核桃的杂交育种、品种配置、以及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分别进行5种干燥处理及4种贮藏温度处理,研究表明不同干燥条件下同一无性系的花粉萌发率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花粉萌发率结果为:室内阴干>干燥器干燥(≈30°C恒温箱干燥)>空调干燥>日晒干燥;而不同贮藏温度的花粉萌发率为:-79°C>-20°C>4°C>室温。(2)用9个不同的授粉品种分别给5个无性系人工授粉,结果表明同一母本下,不同父本的杂交组合之间坐果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父母本之间在果实性状方面表现出交互作用,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各杂交组合单株间坐果及果实性状的差异情况,为5个无性系筛选出了合适的授粉品种。(3)在薄壳山核桃与天目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的正反交杂交试验中,人工授粉的试验组坐果率均低于自然授粉;杂交F1代的果实性状均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与母本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薄壳山核桃授粉的果实在含油率、可溶性糖、饱和脂肪酸方面都高于天目山核桃授粉的果实,而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要低于天目山核桃授粉的果实。(4)薄壳山核桃自然散粉对天目山核桃实生林分果实的增效试验中,在中心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不同距离间隔采收的果实,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处于下风口和近距离的天目山核桃果实性状比上风口和远距离果实受到的增效作用大。所采样品的果实品质大部分也都在山核桃与薄壳山核桃的对照之间。(5)将同一年定植于莲花、乾潭和三都的“马罕”试验林相比较,经过授粉品种配置的莲花、乾潭的单株产量比对照组三都的产量分别高了1746%、3772%,同一试验地内树体性状与产量变异幅度均较大,变异系数依次为产量>冠幅>地径>树高。不同试验地间果实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果实品质差异则不显著。(6)跟踪薄壳山核桃品种“马罕”的果实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其果实与种仁的质量及体积在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种仁内饱和脂肪酸的总质量分数在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不饱和脂肪酸的总质量分数则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通过1977、1987和1998年对西双版纳胶园土壤和橡胶树叶片的三次普查,结果表明:胶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下降幅度为0.25%~1.25%,全氮下降0.023%~0.033%,速效磷下降13&#2
文章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戊二醛的方法。在酸性条件下,过量的2,4-二硝基苯肼和戊二醛发生衍生化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面对教师在数据库实践教学过程中评阅实训报告工作任务重的问题,设计实现了实训报告互评系统。教师通过系统发布实训任务,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实训报告。然后系统根据实训报告分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高校的管理手段正逐步由传统管理迈向信息化,在现代人事管理体系中,人事工资管理在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工资管理的效率
中国的艺术创造以意境为中心,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维必然随之围绕着意境而展开。中国艺术意境的最高层次是禅境,或者说是道境。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中国自
为了提高电子经纬仪测量大型圆柱构件同轴度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公共点的测量转站方法,使得电子经纬仪可以在不严格调水平的状态下进行测量。该方法以捆集调整(bundle adju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