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个指标对我国地区间工资差异大小进行了测算,并结合图表分析揭示出我国地区间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描述性统计分析各主要解释变量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市场潜力与工资水平正相关;土地供给与工资水平可能线性正相关,也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性;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可能线性负相关,也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性。 理论推导部分,首先,参照Fujita等(1999)的做法,在D-S模型基础上得出包含市场潜力的工资决定方程;其次,根据Head和Mayer(2004)的研究,放宽仅有劳动力这一种生产要素的假设前提,引入包括土地在内的其他生产要素,进而得出包含土地供给的工资决定方程;然后,参照Mion等(2005)的做法,将市场中的生产部门细分为两大类,并借鉴Cambes等(2008)的做法,假设劳动力平均分布,进而得出包含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决定方程;最后,根据典型性事实结论,通过求导得出土地和劳动力与工资的非线性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 基于理论假说,建立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并利用我国2001-2011年地市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工资水平与市场潜力正相关,且中部地区市场潜力对工资的影响最大。(2)东、西部地区土地价格对工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土地价格对工资的影响显著为正。(3)东部地区劳动力密度对工资的影响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密度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从市场潜力、土地价格及劳动力密度出发,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地区间的工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