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变材料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材料之一。随着对相变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纺织染整行业中各个环节。然而,其应用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直接应用于印染后整理时,会造成牢度低、手感差等问题,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因此,在应用相变材料前先将其微胶囊化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解决相变材料应用于织物后手感差的问题。本文运用微胶囊技术,对相变材料石蜡进行包覆,制备了相变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最后将相变微胶囊应用于棉织物,并测试其智能调温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以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并分别研究了投料时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酐的摩尔比对SMA中顺丁烯二酸酐含量和SMA特性粘度的影响,并测试其粘度和顺丁烯二酸酐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SMA组成中顺丁烯二酸酐含量随着原料组成中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速度较缓慢,且SMA组成中顺丁烯二酸酐含量(FMAn)都小于40%;特性粘度都在1.7dL/g以上。并将SMA的水解产物SMH用于微胶囊制备前的乳化过程。通过实验表明,共聚物SMA中顺丁烯二酸酐的质量百分数从26%增加到36%时,微胶囊的体均粒径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本论文选择顺丁烯二酸酐的质量百分数为33.7%的共聚物SMA的水解产物SMH为乳化剂。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四乙烯五胺作为壁材原料,以石蜡作为相变材料,以SMA的水解产物SMH为乳化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在超声波介质中,制备相变微胶囊。针对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如超声波时间、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等,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出相变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超声波时间2h,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4:1,SMH的浓度为5g/L,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70℃。采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由超声波分散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的体均粒径(Dv)在4μm左右,未通过超声波分散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的体均粒径(Dv)在24μm左右,而制备的相变微胶囊数均粒径(Dn)均在1μm左右,说明通过超声波分散制备的微胶囊的分散指数PDI(PDI=Dv/Dn)要小得多;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测试,由超声波分散制备的相变微胶囊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粒径大小在1-5μm;DSC表明,微胶囊的相变焓为95.64J/g,熔程在30-37℃之间;TG表明,制备的相变微胶囊比芯材相变材料的裂解温度提高了70℃,耐热性能明显提高。采用涂层法,整理相变微胶囊于棉织物,对比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调温性能,发现整理后织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拐点,表明棉织物经过微胶囊整理后具有较好的调温功能;对比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白度、透气性能、撕破强度和断裂强度,发现各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无太大变化,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