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拯救——原型批评视角下的《伦敦场地》解读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伦敦场地》。在这部小说中,马丁·艾米斯勾勒了一幅千年末世景象图:人性堕落,信仰崩溃,各种与人相关的重要关系的倒错扭曲等等,整部小说宛如一部末世启示录。小说女主人公的原型可以看作为堕落天使路西弗,她秉性邪恶,积极冷静地策划着自己的死亡;三位候选谋杀者则可看作是三位一体的体现。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圣经中熟悉的意象,不过这些意象均被颠覆,由此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伦敦场地》以严厉的手法指出现代人的悲凉处境并予以警示,是希望人类可以自我反省,远离“精神”及“道德”荒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道德使命感与救世情结。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引言,第二、三、四章为本文的主体。第二章分析《伦敦场地》主要人物在《圣经》中的原型。其中被谋杀者妮科拉的圣经原型为堕落的天使—路西弗。因为二者具有相似的性格、品质、能力及经历。而文中三位既定的谋杀者,其原型是圣经中的“三位一体”。因为他们三者首先与上帝一般具有着双重角色:在“爱”的同时还有毁灭的力量;其次三者共同承担“谋杀”这一角色。第三章分析《伦敦场地》中出现的种种圣经意象,如“上帝”、“十字架”、“信仰”等等,但这些意象都被彻底颠覆,极具讽刺意味。第四章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小说中各种关系的倒错,包括两性的倒错、亲子关系的倒错、生与死的倒错以及善与恶的倒错等等。小说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刻画出了一幅《启示录》般的“末世”景象图,显示了作者对当代英国社会乃至西方社会道德的深切关注与担忧,也体现了他通过作品警醒世人、拯救社会的渴望与努力。
其他文献
传统上,关于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 及其诗歌的研究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的。一是以诗人的长子哈雷姆·丁尼生所著的《备忘录》为代
新闻话语分析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语言或符号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过程。新闻话语分析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是语篇中语言的形式特征;二是与语篇生存紧密
我的异议不是对警示教育的非议,而是思考它所警示的对象和指向的另一层次的深义。也就是说,教育或引起警示作用的不应只是可能的、潜在的犯罪人(掌握权力的党政干部),而应当
1.前言rn耐热性能十分优异的硅橡胶在烫金印刷、家用电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是其它材料所不能代替的,然而随着高新技术领域和国防军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光固化有机硅不仅具有有机硅的耐温、耐候、电气绝缘、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等优良性能,而且还具有可室温固化、固化速度快、无污染等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特性,所以备受人们关注
一直以来,针对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的文学批评大都是从两个视角进行的:传统的宗教角度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前一种着重于牺牲和上帝的救赎,后一种则大力宣扬李尔王坚
结合连城锰矿兰桥矿区北采场的生产实际及现状,针对继续实施扩大露天境界开采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对北采场提前实施地采的可行性和意义以及应解决的问题。 Combining
现在,我们正处在中外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翻译学(即翻译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关键时刻。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对于翻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翻译这门学科具有接缘性
第一章导论半个世纪前,随着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多人预言报纸不久将被挤出媒体舞台,历史已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本文正是顺应英语报纸在世界各国逐渐推广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