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一部交织着多种意识形态的戏剧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针对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的文学批评大都是从两个视角进行的:传统的宗教角度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前一种着重于牺牲和上帝的救赎,后一种则大力宣扬李尔王坚忍不屈的人文主义精神。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这两种传统的文学批评被一种新流派—新历史主义所取代。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家将莎士比亚的戏剧放在广阔的文化历史的范畴内加以考察,并着重于剖析莎士比亚的戏剧与政权的关系。本文尝试从文化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在英国的分支流派)的角度,将《李尔王》与它所处的英国詹姆士一世王朝相联系,通过考察它与当时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事件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论证《李尔王》是文艺复兴这一特殊时期的特定产物,同时它也通过演出的形式影响并参与历史的进程。 文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它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阶段,是垂死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并存的时期。它突出表现为不同阶级相互融合,各种意识形态百家争鸣。而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别是戏剧,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们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和不确定的特征:既包含有封建思想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描画了一幅融合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和其它各种流行元素的大拼图。这一特色突出表现为文本中充满了冲突,自相矛盾和意义不连贯的现象。同时,本文提出文艺复兴时期意识形态参与社会政治的三种形式:巩固、颠覆现存的政权或限制不同话语。文章认为,戏剧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社会秩序表现成是上帝的赐予,合乎自然规律,因而不可更改,以此维护并巩固某一阶级或性别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演出悲剧,撩开权势的神秘面纱,揭露其本来面目以取得煽动和颠覆的效果。本文以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为例,从围绕国王的神性,父权制和统一爱尔兰这三种在詹姆士一世王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流行的不同话语出发,具体剖析并论证了《李尔王》中的矛盾和意义不连贯现象充分体现出了不同意识形态(或话语)之间的交织和争斗,并分析了《李尔王》的演出和当时政治风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文章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简介,回顾了传统上对于《李尔王》的两种文学批评视角:宗教角度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并表明本文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第二章
其他文献
微生物是自然界生态平衡中一个必要的组成环节.由细菌、霉菌、酵母菌和藻类等导致的微生物危害,如材料的腐烂等迫使人们长期以来采用各种方法与微生物的危害进行斗争.杀菌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能纯熟地运用双语进行创作和翻译的作家之一。自从张爱玲发表作品以来,对她的创作的批评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新西兰著名短篇小说家,在她的作品中,主题多表现为女性和儿童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但在曼斯菲尔德看似表现女性与儿童的主题表而下,却奔腾着一股对
2006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遗产,我们不仅关注它的历史,更要关注它的文化。本文对它的研究从历史、文化(此处注重的是文化的活态载体——年画艺人
传统上,关于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 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 及其诗歌的研究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的。一是以诗人的长子哈雷姆·丁尼生所著的《备忘录》为代
新闻话语分析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语言或符号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过程。新闻话语分析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是语篇中语言的形式特征;二是与语篇生存紧密
我的异议不是对警示教育的非议,而是思考它所警示的对象和指向的另一层次的深义。也就是说,教育或引起警示作用的不应只是可能的、潜在的犯罪人(掌握权力的党政干部),而应当
1.前言rn耐热性能十分优异的硅橡胶在烫金印刷、家用电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是其它材料所不能代替的,然而随着高新技术领域和国防军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光固化有机硅不仅具有有机硅的耐温、耐候、电气绝缘、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等优良性能,而且还具有可室温固化、固化速度快、无污染等紫外光固化材料的特性,所以备受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