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针对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的文学批评大都是从两个视角进行的:传统的宗教角度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前一种着重于牺牲和上帝的救赎,后一种则大力宣扬李尔王坚忍不屈的人文主义精神。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这两种传统的文学批评被一种新流派—新历史主义所取代。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家将莎士比亚的戏剧放在广阔的文化历史的范畴内加以考察,并着重于剖析莎士比亚的戏剧与政权的关系。本文尝试从文化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在英国的分支流派)的角度,将《李尔王》与它所处的英国詹姆士一世王朝相联系,通过考察它与当时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事件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论证《李尔王》是文艺复兴这一特殊时期的特定产物,同时它也通过演出的形式影响并参与历史的进程。 文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它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阶段,是垂死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并存的时期。它突出表现为不同阶级相互融合,各种意识形态百家争鸣。而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别是戏剧,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们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和不确定的特征:既包含有封建思想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描画了一幅融合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和其它各种流行元素的大拼图。这一特色突出表现为文本中充满了冲突,自相矛盾和意义不连贯的现象。同时,本文提出文艺复兴时期意识形态参与社会政治的三种形式:巩固、颠覆现存的政权或限制不同话语。文章认为,戏剧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社会秩序表现成是上帝的赐予,合乎自然规律,因而不可更改,以此维护并巩固某一阶级或性别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演出悲剧,撩开权势的神秘面纱,揭露其本来面目以取得煽动和颠覆的效果。本文以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为例,从围绕国王的神性,父权制和统一爱尔兰这三种在詹姆士一世王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流行的不同话语出发,具体剖析并论证了《李尔王》中的矛盾和意义不连贯现象充分体现出了不同意识形态(或话语)之间的交织和争斗,并分析了《李尔王》的演出和当时政治风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文章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简介,回顾了传统上对于《李尔王》的两种文学批评视角:宗教角度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并表明本文的新历史主义视角。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