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与空间局限的冲突愈演愈烈,国内城市拥堵、交通污染与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组织城市交通微循环作为以解决城市交通用地问题的重要方法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利用其内部网络分担城市交通、组织居民出行活动,同时不破坏住区内部居住生活,成为近年来微循环系统功能优化的研究重点。要从根源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需关注居民出行需求和城市交通流循环的可靠性,以达到方便生活、交通和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首先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结合自身理解,认为住区交通微循环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或交通规划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住区街道活力和社区精神的社会学问题。对住区交通微循环的定义进行提炼,提出住区交通微循环是利用住区范围内的街巷系统组织交通与居民街道活动,以协调住区快、慢交通,交通与居民生活和休闲活动等,保障街道各项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提高其微观能动性,达到交通高效、安全、低污染的流动和城市生活舒适、活力提升的目的。通过对成都市不同方位、建设模式的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从住区建设模式、住区街道形态模式、街道空间环境、住区交通与居民生活组织状况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将住区形态类型分为“密网--网状”结构模式,“疏网--网状”结构模式,“密网--网枝状”模式,以及“疏网--网(环)枝状”模式四种类型。对不同住区交通微循环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影响要素。针对不同类型住区的交通微循环组织特点,和居民行为习惯特点,结合住区城市交通组织和居民生活需要,从交通与街道网络系统组织、街道交通与生活设施组织、空间网络与环境等方面提出不同住区交通微循环组织优化和空间优化策略,以提高住区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增加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舒适可达性,并为城市交通慢行穿行提供方便,为机动交通借道通行提供可能性,增加住区、城市街道的交通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