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下半期的空间转向和诗学嬗变背景之下,本文提出“后现代空间诗学”的概念,其理论资源来自福柯、德勒兹、布鲁诺·拉图尔、米歇尔·塞内、卡斯特尔等后现代空间思想家,研究对象主要可包括文学研究中的空间问题,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中的空间问题、城市生活和生态主义中的空间问题、全球化与地理政治中的空间问题等。这种“后现代空间诗学”的内涵不同于传统文学领域的空间维度研究,它强调在数字媒介和全球化时代,一种流动、开放、生成的后现代空间观念以及一种“问题学”意义上的诗学范畴。作为法国当代思想界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思想以差异生成和概念哲学著称,他所创造的众多概念作为逃逸线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对我们的思想、语言、身体等进行着去层化和解域活动。德勒兹的空间思想弥散于他的众多文本,尤其是在他与加塔利的合著《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千高原》中,空间被赋予重要的地位,除了根茎空间、平滑空间、纹理化空间与多孔空间这些明确的空间概念之外,层、线、解域等概念也意味着空间的形态和运动,在他那里空间不仅在地理学和宇宙学意义上被谈论,它也意味语言空间、身体空间、赛博空间、全球化空间等等,这些空间都能够以根茎为模型,在去层化和解域的过程,绘制出一条逃逸线,不断流动、开放、生成。他所制造和重新阐释的这些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无器官的身体,可以将力和强度投射到任何领域,并且形成一架游牧机器,突破和抵抗着各学科中的强势话语。在赛博空间时代,根茎为数字文学所具有的超文本型、交互性、融入性等特征提供了哲学阐释;在女性主义、殖民主义、少数族裔等话语批评领域,无器官的身体打破了主体空间的界限和牢笼,视身体为充满着欲望和强度的机器配置,通过生成——弱势游牧于容贯的平而上,以此抵抗二元对立的等级体系:在全球化的超空间时代,平滑空间、纹理空间、战争机器等概念既能为分析资本主义帝国秩序提供利器,又为认知和反抗找寻到可能之途。无论是在前人的著述还是日常实践生活中,我们都能够发现后现代空间诗学的肥沃上壤。后现代空间诗学将促使我们突破文学研究范式和对象,并且有助于理解身份的构建、城乡差距、生态环境等间题,从而拓展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网络批评、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