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阮籍诗歌比较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如其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之间关系密切。但是作家个性对作品风格产生影响的前提是作家能够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创作活动,即成为真正的创作主体。因此要从作家的角度研究作品的风格,就必须深入作家的创作实践,具体分析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个性。嵇康和阮籍的诗歌创作是为了抒发自我,具有强烈的主体性,二人的诗歌风格深受他们个性差异的影响。分析嵇康和阮籍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个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作品的风格的成因。全文共分五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绪论,后面四个章节共同组成文章的主体。后四章就创作活动中所涉及的创作动机、创作心理、审美角度、抒情形象等四个与创作主体有关的要素进行比较。通过对嵇阮二人诗歌的解读,分析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展现的主体个性,再在此基础上,总结各自的主体个性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绪论部分,解释本文选择对嵇阮诗歌比较的原因,介绍将创作活动中的个性特征与作品风格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梳理目前嵇阮诗歌比较研究的概况。第一章,比较嵇康和阮籍诗歌创作的动机。嵇康主要是以诗明志,是为了塑造自己卓荤不群的形象,在诗歌内容上,言志成分多。根据表明志向的方式,可以分为用言语阐释以“述志”,用情境感染以“怡志”,还有借抒情契机以“明志”三种情况。阮籍主要是借诗抒情,是为了给长期压抑的情感找个出口,在诗歌内容上抒情的成分多。根据诗中情感与志趣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单纯抒情”;“因情生志”,在抒发痛苦之情的过程完成自我提升,从而生成新的追求;“因志生情”,抒发因志受阻而产生的痛苦之情。二人不同的创作动机使他们选择了不同诗歌体裁,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精神气质。第二章,分析嵇康和阮籍在创作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动创作主体的各种心理机制,这其中就包括理智与感情这两个要素。嵇康的理智表现在对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思路的把握上;感情表现在对诗歌这一文体本身的审美要求的忽略。他知道要写什么,却没在意不能写什么。阮籍的感情表现在某些诗歌在开始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大部分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思维跳动活跃;理智表现在他有意地模糊抒情的具体背景。他有时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但是清楚不写什么。由于理智与情感的不同侧重,嵇康的诗有时过于感情激切,有时又不够生动;而阮籍则是将情感与含蓄相结合,生动形象,可是又有难以理解的一面。第三章,分析嵇康和阮籍在创作活动中面对客观外物时不同的审美视角。嵇康和阮籍都对景物采取整体把握的态度,不关注自然外物的具象特征。然而嵇康关注的是对自然本质的体悟,承认自然本身的审美价值;阮籍关注的是自然外物与现实的相似之处,突出表现景物中体现的人生理念。不同的审美角度影响了自然外物在诗中的地位,也造成了诗歌不同的意境。第四章,分析嵇康和阮籍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抒情形象。具有鲜明主体性的文学创作,诗中抒情主体和创作主体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抒情形象能够呈现出诗人自己的个性特征。审美视角反映了嵇阮二人如何将自然环境创为诗歌意境,抒情主体则体现了二人如何将现实人生变成艺术形象。嵇康诗歌中的抒情主体是世界的先觉者。他们坚信于自己的选择,始终如一。阮籍诗歌中抒情主体是世界的探索者。他们不断地找寻出路又不断地自我否定,反反复复地摸索。抒情形象的影响下,嵇阮二人诗中具体形象类型不同,诗中情感与哲思的关系不同。
其他文献
只有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
【正】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思想内涵。但是当前生产的低效率与社会分配不公,成为阻碍深化改革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两大难题。探析其症结的深层原因,寻找解
【正】 正确估价、判断形势,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亦对决策的贯彻落实产生很大影响。当前,从我们怀化地区情况看,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看法不尽一致,部分干部群众程度不同地存在某些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立度在诸多问题,所以,必须冲破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
企业是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国际竞争压力剧增的形势下,企业的市场环境、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行为模式都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建
【正】 发展乡村企业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前如何发展乡村企业呢?我认为必须牢牢把握住三个环节: 一、瞄准市场,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 乡
【正】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变革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人才的需求,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不断深化,教学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有序的尝试和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艺,使学生走上社会有施
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