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中的身份调整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是个人在市民社会关系中具有私法意义的定位与相应的利益份额。身份调整市民社会中结构性的社会关系,私法中的身份制度是建立在身份关系基础上的一套由法律、法规、规章认可的制度体系。私法上的身份体现了综合形态的私人利益,它是社会意思的私法效果。身份提供包括权利、义务、权力、责任的制度框架进行综合调整,依“身”定“份”,发挥调整功能。身份调整的功能包括:共同体构造功能、利益配置功能、区分功能、团体自治功能。身份制度的结构性要素包括:身份利益、价值体系、区分机制、行为规则和外部标志。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政治、文化与宗教倾向,身份意识与身份认同,这些关系从外部影响身份制度;身份的人性基础,身份利益的共存与冲突,身份之间的支配控制,这些关系从内部塑造身份制度。在身份制度私法构造中,主体制度重在划分利益边界与成员边界,确认身份体与其成员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内容为各种身份制度框架安排中的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客体可以抽象为法律所认可的利益,实为一种利益份额;身份法律事实结合身份制度发挥功能,产生身份制度设定的法律意义。古代身份是市民社会生活和政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制度,人们生活于严格等级身份秩序下的社会之中。一部分人拥有完全的法律人格,一部分人拥有不完全的法律人格,一部分人不拥有法律人格,以至于古代的人格表现为身份人格。近代平等人格形成于家庭功能裂变,个人从家庭中析出,成为私法调整的基本单位;但是,从家庭中析出的单个人,又通过身份契约进入企业等社团之中,获得新的身份;近代社会中契约与身份同时勃兴,私法只关注了契约。身份顺应新的社会需要演变出具有新功能的形式,现代私法中的身份制度与人格平等相兼容,与自由契约相补充而发挥调整功能。身份并不能够等同于特权和非正义,身份正义指依据公认标准划分的身份得到合理的利益配置,能够达到各种身份者各得其所,社会获得和谐秩序和发展动力的理想状态。强势身份集团容易通过利益控制,形成社会势力,借助制度安排获得超额利益,并使这种利益格局获得社会文化心理认同;进而产生身份屏蔽与特权、身份歧视;社会排斥与身份摧残等现象,侵害了身份正义。身份正义有这样一些基本诉求:法治理念的具备,身份利益均衡,分配与发展功能结合,身份有序流动,身份利益明晰化,基本身份利益保护;其实现依赖于一系列有效的法律机制,包括:身份区分机制,身份利益提供机制,身份利益表达机制,身份救济机制。身份差异与人格平等均是社会组织技术和法律技术,各自具有相应的功能优势,服务于特定的社会需要。身份差异与人格平等共存于私法制度之中,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也存在妥协、兼容与相互补充,从哲学上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人身法二元结构中的人格与身份在近代法律制度中的突出变化是自然人人人具有独立人格、自然人的人格平等;在近代以来的法律理念中,人是“生而平等的”。在独立平等人格的基础上保障自由意志,通过契约纽带进行市场活动或者进出各种身份体。身份以差别为前提,通过区别对待,形成差序格局,来调整人际关系,塑造人类行为,维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私法身份是对人进行类别化调整的制度,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身份是最重要的综合形态的生存利益,获得一定的身份即意味着拥有一定的利益份额。有些身份是基于出生而获得,生来就具有这些身份意谓着生来就被嵌入这些身份联系之中,受到这些身份制度规则约束,享有身份权益、履行身份义务和职责。有些身份是后天获得的,在先天秉赋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后天的努力结合生存境遇,进入不同的身份体系、获得不同的身份岗位、享受不同的身份权益并履行不同的身份义务与职责。身份安排的首要功能是维持秩序,通过身份形成社会组织结构,增强可预期性,减少协商成本和社会冲突。同时,身份安排中,效率功能同样明显,一旦出现社会停滞低效,就需要社会改革调整身份体系结构和身份流动机制,以产生社会活力与创造性。人格与身份一直共存,相互影响着变化;人格是一种资格,是在法律上被当作人对待的资格;身份也是一种资格,是在法律上被当作某种类别的人对待的资格。人人平等在私法中的直接反映就是人人具有独立平等人格,所以,人格平等在近代以来一直被认为具有进步意义;过渡强调身份固然会损害形式平等,给人造成寻找差别、固定差别、反对平等的意识。但是,身份差异并不能通过人格平等而消失,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不同的人之间仍然要演化出不同的身份。人格平等为身份差异设置了限制,人格平等导致了特定身份关系功能的单纯化,人格平等改变了固有身份关系内容,人格平等与保护导致了新的身份的形式。身份差异对于人格平等的实际功能进行完善,在身份差异基础上才能实际解读人格平等,身份差异限定了人格平等的内容,身份差异基础与人格平等的实现。财产关系体系的复杂多样性,客观上要求私法提供多种相应调整机制。在现有民法理论中,人们关注财产关系领域的物权机制和契约机制,身份调整机制被忽视。就身份机制本身而言,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技术,财产性是身份所固有的普遍的属性而非例外,身份天然连接着财产关系,“财产之份”是私法身份之“份”的主要内容。身份作为一项社会组织技术,在财产关系领域就是财产调整机制,与物权制度、契约制度并存、互补,共同调整私法中的财产关系。私法财产关系的身份调整是指在私法财产关系中,身份作为一种基本的调整机制发挥作用,通过身份岗位与身份体系对于财产做出安排,不同身份者支配不同份额的财产,不同身份者享有不同的财产份额,通过身份秩序规范财产运用与分配秩序。在抽象财产关系领域,身份始终发挥作用;在财产归属关系中,物权中的所有权机制是主导机制,身份机制是辅助机制;在财产利用关系中,他物权是基础机制,为财产的利用准备了前提性法律条.件,身份机制实际协调财产的社会化运作,是现代社会中财产运用的实现机制;在交易领域,契约机制是基本的法律机制,但是,在商事交易中,身份机制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身份体中,身份是基本的调整机制,依据不同的身份体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身份体系,通过身份职权、职责的履行,形成身份体内部的财产秩序,满足身份成员的利益要求。在市场评价中,身份是一种无形财产,不同身份具有不同的市场效应,不同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财产份额取得的可能性。财产关系身份调整的一般原则为:功能导向原则,人与物综合支配的技术性原则,权力保障下的整体效率原则,伦理优先原则。家庭身份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是自然形成的身份,依据人的亲属联系和互助关系设计权利体系。家庭身份具有生活共同体功能、性与繁衍功能、生产功能、治理功能。家庭成员范围包括: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亲属。家庭财产的主要用途是满足生活需要,包括满足个人生活需要和满足共同生活需要,农村家庭身份体具有生产组织功能。由于复杂的社会分工,人类的劳动活动在职业社团中进行;人们在职业社团中获得一份职位,就相等于动物拥有一份领地,有资格实际拥有和分享生存资源。职业社团身份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根本的利益,在我国社会中,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能够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并能够为从业者支付报酬的组织,均是职业身份团体。职业社团身份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人与财产的目的性结合并形成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确认职业社团身份体中的成员资格,确认职业社团内部关系中的主体资格与身份位置。职业社团身份以职业社团身份体、职业社团利益、职业社团成员身份为基础,形成职业社团身份的体系与结构。在城市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主要在住宅小区内部展开,社区身份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身份,配置和调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资源和基本利益。个人在社区中的成员身份是居民,因为人驻社区的条件是拥有社区中的房屋,所以,从物业的角度又可以称为物主。社区以居户成员为本,城市社区治理活动就是为了发挥社区功能,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居共建、居民自治、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居民社区身份的基本功能在于:确认居民社区身份体中的成员资格,确认社区治理关系中的主体资格,确认享受社区公共服务的权利人资。生活社区身份社区身份体、社区利益、社区成员身份为基础。社区身份的体系与结构包括:社区身份体——居户——个人成员,社区身份体——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个人成员。公民身份具备私法意义的基本条件是国家政权利益分享者范围扩大到公民全体,公民权是载入法律的一种担保,现代公民权利通常包括市民权、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民身份是一种界限,将公民权益圈定在被称为公民的人之间,而另外一些人则被排除在外。这样,公民身份就成为一种利益区分与配置机制,依据公民身份配置各种政治的、法律的、社会的权利。公民身份的利益分配,主要限于主权国家的范围。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人格是在法律上享有作为人对待的资格,身份是在法律上享有作为什么人对待的资格,人格与身份共同界定个体的法律地位,属于人身法的基本内容。(2)身份可能损害正义,也可能促进正义;一般而言,法律制度中的形式正义需要超越身份,法律制度中的实质正义需要通过身份;身份并非天然背离正义,许多身份机制恰恰是达到实质正义的有效工具。(3)现代私法所调整的市民社会中实际存在的基本身份现象包括:家庭身份、社团身份、社区身份、市民社会身份。(4)身份调整的特有功能包括:共同体构造功能,利益配置功能,区分功能,团体自治功能。(5)身份的调整机制是:身份提供包括权利、义务、权力、责任的制度框架进行综合调整,依“身”定“份”,发挥调整功能。(6)在私法所调整的非交易性的财产关系领域中,身份是基本的调整机制。私法财产关系中存在三种基本的调整机制,即物权机制、契约机制、身份机制。
其他文献
管道是气体和液体传输的重要手段,管道内表面的检测对于工业和国防中管道泄漏事故的预防,减少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非常重要。随着电子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光电器件逐步趋于小
BBS上的舆论传播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外的重要民意表达渠道。本研究通过对强国论坛日常议题形成与衰变过程的个案研究 ,发现了 (一 )BBS议题形成的动力 :议题最初来自传统媒
<正> 羊水栓塞(Amniotic Huid Embolism,AFE)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肺栓塞,导致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
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Cu-ZnSOD(Superoxidedismutase,SOD)及根据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部位结构设计、合成的一些模型化合物(themodelsofSOD,MSOD)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u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可将老年人的心理分为七种类型,要善
本文的基本命题为:我国宜构建物权性墓地使用权制度。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墓地保护的民法机理与物权性墓地使用权的构建,进而探究墓地保护的历史源流,探讨墓地的权利属性优劣,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增强国企活力,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保证了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有助于民间资本借助杠杆效应,
<正>一、主题公园概述(一)主题公园的起源关于主题公园的起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始于1989年,随后在珠江
无论是学声乐还是学器乐,视唱练耳都是一项基本而又必要的课程。视唱练耳是对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视唱练耳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