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脏细胞癌亚型(肾脏透明细胞癌、肾脏乳头状细胞癌、肾脏嫌色细胞癌)MSCT平扫表现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SCT多期扫描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脏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病理证实并在治疗前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19例和常见肾脏细胞癌亚型98例(其中透明细胞癌68例,乳头状细胞癌17例,嫌色细胞癌1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MSCT扫描使用德国产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容积扫描,经高压注射器(德国Medtron Accutron CT-D)肘前静脉注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分别采集平扫、皮质期(CMP)、实质期(CN)、排泄期图像。图像采集范围:自肾上腺上缘至双肾下极,病变超出此范围的,可根据平扫图像适当增加扫描范围。在西门子Syngo via工作站分析所有病例的CT图像,由两名不知情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患者的MSCT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并取得一致意见,诊断的具体内容包括:肿瘤的位置,肿瘤大小(直径),肿瘤内是否存在囊变坏死,肿瘤内是否存在无钙化,肿瘤是否存在瘢痕,肿瘤CT值(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肿瘤的增强模式。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对各组患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直径、各期图像的CT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对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位置、囊变坏死、钙化、异常供血、肿瘤强化方式等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当P值小于0.05时,提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病理确诊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肾脏透明细胞癌68例,肾脏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脏嫌色细胞癌13例,四组肿瘤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12:7、41:27、12:5、7:6,四组肿瘤的性别统计均为男性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部分统计比例接近2:1,相互之间无明显统计意义(P=0.806)。四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左右肾的发病几率、钙化、异常供血血管无明显统计意义(P分别为0.953、0.868、0.267、0.401)。四组肿瘤的平均直径分别为:肾嗜酸细胞腺瘤3.92±2.38cm、肾透明细胞癌5.89±3.36cm、肾乳头状细胞癌3.01±1.67cm、肾嫌色细胞癌6.78±4.67cm,其中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肾脏嫌色细胞癌直径比较P=0.022,有显著统计意义,肾脏乳头状细胞癌与肾脏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比较P值分别为0.004、0.002,有显著统计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组没有发现囊变坏死患者,68例肾脏透明细胞癌中53例发生囊变坏死(77.94%),17例肾脏乳头状细胞癌中5例囊变坏死(29.41%),13例肾脏嫌色细胞爱中3例囊变坏死(23.07%),四组病例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9例肿瘤内出现星芒状瘢痕(47.36%),13例肾脏嫌色细胞癌中3例肿瘤内出现星芒状瘢痕(23.07%);而肾脏透明细胞癌组、乳头状细胞癌组中均未发现星芒状瘢痕。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之间卡方检验比较P=0.163,没有显著统计意义;但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肾脏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卡方检验比较P均小于0.001,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MSCT平扫,肾脏嗜酸细胞腺瘤CT值(36.31±6.53Hu)显著高于肾脏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细胞癌(P值分别为0.011、0.007),有明显统计意义;与肾脏嫌色细胞癌无明显统计差异。皮质期肾脏嗜酸细胞腺瘤CT值(113.57±10.78Hu)显著高于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01),与肾脏透明细胞癌比较P大于0.05,没有明显统计意义。实质期肾脏嗜酸细胞腺瘤CT值轻度减少,透明细胞癌CT值明显减少,乳头状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CT值轻度增加,肾脏嗜酸细胞腺瘤CT值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均有统计差异(P均小于0.01),而透明细胞癌CT值与嫌色细胞癌比较P>0.05,没有显著统计意义。排泄期四组肿瘤CT值均轻-中度减少,统计差异较实质期差异不明显。四种肿瘤CMP-NP期强化差值:肾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癌CMP-NP差值为正数,乳头状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CMP-NP差值为负数。故仅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透明细胞癌的CMP-NP期强化差值进行T检验,得出p<0.001,有显著统计差异。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组11例(11/19)肿瘤均匀强化、8例(8/19)肿瘤强化不均匀;肾透明细胞癌组15例(15/68)肿瘤明显均匀强、47例(47/68)肿瘤强化不均匀、6例(6/68)肿瘤边缘及分隔强化;乳头状细胞癌组12例(12/17)肿瘤均匀强化、4例(4/17)肿瘤不均匀强化、1例(1/16)边缘及分隔强化;嫌色细胞癌组7例(7/13)均匀强化、6例(6/13)肿瘤不均匀强化。其中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透明细胞癌之间明显统计差异(卡方检验P=0.012),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之间无统计差异(卡方检验P分别为 0.254、0.949)。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皮质期肿瘤的强化程度或平均CT值由高至低分别是:肾脏透明细胞癌、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肾脏嫌色细胞癌和肾脏乳头状细胞癌;实质期肾脏透明细胞癌内对比剂廓清速度快于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肾脏嗜酸腺瘤呈快进慢出型高强化,肾脏透明细胞癌呈快进快出型高强化;而肾脏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呈轻度延时强化。结合肾脏透明细胞癌坏死囊变率最高,嗜酸细胞腺瘤内星芒状瘢痕发生率高,嫌色细胞癌内钙化发生率较高,乳头状细胞癌四期CT值变化不大等特点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为临床提供更多真确的诊断依据;对于少数不定性的肾脏肿瘤,应结合临床分析,必要时行经皮穿刺活检,避免导致临床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