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在职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日渐成为教育系统的工作重心和研究重点。笔者所在BS区在“十二五”期间将教师进修学院师训部并入教研室,由教研室承担教研与师训的双重功能,开启了“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面对“十二五”教师培训任务,新教研室如何在培训中发挥“1+1>2”的效果,笔者所在的中学教研室进行了实践探索。笔者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从教师培训和教师教研的内容、模式、管理、评价和成效五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教师培训的发展现状,通过部分教师的问卷和访谈初步掌握了本区“十二五”之前的教师培训现状,发现了教师培训存在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不一致、培训方式较传统单一、培训管理流于形式、培训评价考核缺失、培训成效不理想等主要问题,发现了教师教研存在不计入教师培训学分、教研时间不充分等的不足,分析了造成现状的主客观原因如培训机制不科学、培训观念陈旧、培训者缺乏实践体验、培训模式缺乏理论支撑、培训评价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笔者所在的中学教研室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探索“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通过两轮教师培训实践来探索“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以高中生命科学学科的成功培训案例来寻找提升教师培训实效的“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依据、培训要素与环节、培训质量管理评价量表等。通过两轮研训实践的研究,笔者发现有效的“研训一体”需要把握研训内容符合教师需求、方式适合教学实践、管理遵循教学规律、评价突出激励功能,考核注重双向反馈等特点,需要注重分析需求、系统设计、主体参与、形式适切、团队协作、资源共享、任务驱动、行为跟进、过程管理、注重评价等提升教师研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研训质量管理的评价量表从机制上来保障教师培训的质量,同时也发现教师研训正向着能力本位、学科综合、内需驱动的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