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对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文学翻译的特点和影响文学翻译质量的因素,并在分析前人已有研究、借鉴豪斯和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基础上,尝试着探索出一个包含三个维度的文学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但由于作者能力有限,本文仅作为一种探索式的研究,仍缺乏充分性,不具备较好的可操作性。
在文学翻译理论领域,自二十世纪中期至今,人们对文学翻译评估的视野得到了拓宽,从传统的二元思维模式转换到系统的研究翻译的影响因素。在国外,纽马克、奈达等均对翻译评估做出一定的探索。尽管对文学翻译评估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并没有提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文学翻译评估模式来指导文学翻译质量评估的实践。
司显柱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并以豪斯的模式为基础,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个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与豪斯的模式相比,司显柱的评估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其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如其翻译评估模式对文学翻译的评估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验证。
本文针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翻译的特点,尝试着探索出一个可操作的文学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此评估模式从微观(语言要素)、中观(译者)、宏观(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三个维度比较源文本与目标文本在认知效应、情感效应、美学效应、创造性效应四个方面的对等程度,同时考虑到文学体裁的不同,对评估做出相应调整,得出最终评估结果。最后,以《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来分析此评估模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