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层状金属硫化物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Pb2+和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金属因难以分解,且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研发高效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吸附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开发出拥有高效性、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金属矿山中含Pb2+和Cu2+废水为研究对象,制备出了两种新型层状金属硫化物吸附剂(LMS-Ⅰ和LMS-Ⅱ),旨在解决主要含有重金属工业废水引起的环境污染,同时为层状金属硫化物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如下:(1)以无水K2CO3、Zn粉、Sn粉及单质硫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层状金属硫化物(K1.87Zn0.13Sn6.4S12.67,LMS-Ⅰ),通过SEM、TEM、XRD、TG和BET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实验发现,LMS-I对Pb2+离子吸附具有高容量、大分配系数和优异的选择性等特点。系统地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 H、吸附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当LMS-I吸附剂用量为5 mg,溶液p H值为6,吸附时间为4 h,吸附温度为25°C、初始Pb2+浓度为150 mg/L时,LMS-I型吸附剂对Pb2+的最大吸附量高达452.32 mg/g,其吸附容量优于目前所报道的黏土类、活性炭基、硅基等吸附材料。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高浓度的Cd2+、Co2+、Ca2+、Al2+、Mn2+金属离子的复杂工况条件下,LMS-Ⅰ对Pb2+的吸附仍有优异的选择性,其最高分离系数可达550.42。通过对Pb2+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等温线及热力学的研究,发现LMS-Ⅰ对Pb2+的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较为符合,这说明Pb2+在LMS-Ⅰ上的吸附属于单层的化学吸附。XPS分析表明LMS-I对Pb2+的吸附主要是化学作用(Pb…S)和离子交换作用(Pb2+…K+)。(2)进一步以无水K2CO3、Zn粉、Sn粉及单质硫为原料,添加P2O5来改善材料的组成。在合成过程中,以P2O5和S的不同比例作为变量,合成了三种不同比例改性的层状金属硫化物吸附剂,通过实验来筛选出性能最优越的一种(K1.1Zn1.02Sn3.13P2.75S8.65,LMS-Ⅱ),来处理含Pb2+、Cu2+的重金属废水,同时LMS-Ⅱ型吸附剂改善了LMS-I型吸附剂吸附量低、适用性差的问题。通过SEM、XPS、XRD、BET、TG对合成吸附剂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系统地探究了P2O5的添加及用量、p H、温度、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LMS-Ⅱ型层状金属硫化物吸附Pb2+和Cu2+的影响。研究发现,P2O5的引入对材料的结构形态、吸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LMS-Ⅱ型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容量高达476.5 mg/g,对Cu2+的吸附容量高达339 mg/g。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利用拟二级动力学对Pb2+和Cu2+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时,其相关性系数可达0.999以上,这说明整个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作用所控制的。从等温线的拟合结果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与吸附过程更为相符,这说明Pb2+、Cu2+在LMS-Ⅱ型吸附剂上的吸附为单层吸附。进一步探究了LMS-Ⅱ型吸附剂对Pb2+及Cu2+的吸附机理:一方面,材料中的S、P对Pb2+、Cu2+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化学作用是主要的;此外,材料中所含的K+、Zn2+对Pb2+、Cu2+有一定的离子交换能力。
其他文献
在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过程中,离子型稀土尾矿作为一种各向异性、弱胶结的特殊地质体。单纯依靠常规土质边坡的加固手段或植被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治理工作存在生态修复植被存活率低、浅层水土流失严重、小规模滑坡频发等难题,植被根系力学特性及其固土力学效应往往被忽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典型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植被的根系特征参数和抗拉力学特性,同时表征了不同根系特征参数、不同倾斜角度、不同含水率下的
学位
极破碎厚大金属矿体的开采一直是困扰着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764013)为依托,以河南某金属矿山极破碎厚大难采矿体为工程背景,以矿山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参数和现场调研情况,为了解决该矿山的开采技术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首先通过Hoke-Brown强度准则等方法对得出的室内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处理,确定了岩体力学参数;然后利用FL
学位
为解决我国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生产中存在回收率低的现状,提高铅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本论文以白铅矿、菱锌矿两种典型的氧化铅锌矿及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三种伴生脉石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的考察了苯丙烯基羟肟酸对白铅矿、菱锌矿的浮选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动电位、吸附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测试技术,探究了苯丙烯基羟肟酸与氧化铅锌矿的作用机理;本论文还通过对苯丙烯基羟肟酸、苯甲羟肟酸、油酸钠三种捕收
学位
微生物作为选矿药剂在微细粒矿物回收领域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作为浮选药剂的研究已见报道。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赋予其能与矿物表面选择性吸附改变矿物表面性质的特性。铜钼矿石经常密切共生,分选工艺日益复杂,药剂使用也愈加复杂,浮选药剂几乎都有毒性,本论文研究了微生物的培养、筛选,抑制剂的制备,进一步在铜钼矿石的浮选分离中研究其作为辉钼矿抑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为利用微生物技
学位
岩石蠕变是引发金属矿山地压活动主要原因之一,探索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蠕变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制及预测方法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对花岗岩进行了分级加载蠕变声发射震源定位试验,研究了花岗岩蠕变特征、声发射特征参数与加载应力的关系,提出改进的稳态蠕变速率法作为岩石长期强度估测方法。基于单纯形算法,分析了破坏蠕变声发射震源分布特征,研究了震源沿加载方向与垂直加载方向演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形维数特征。在此基础上,以
学位
为探究含隐伏结构面类岩石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及破裂规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64015)、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20-S453)、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赣市科发[2018]50号),制作了含不同倾角、连通度、填充厚度的隐伏结构面类岩石试样,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系统进行单次冲击和循环冲击实验,分析含隐伏结构面类岩石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和破裂规律,并通过有限元软
学位
随着稀土材料研发领域的兴起,离子型稀土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在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大量废水漫流,致使矿区及周边水土污染加剧,稀土资源极大浪费,国民财产严重流失,因此稀土废水处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质与粘土在稀土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潜力,本课题以橙皮有机生物质和蒙脱石无机粘土为吸附原料,配制La(Ⅲ)、Y(Ⅲ)稀土溶液,开展批量单因素吸附实验。结合表征分析,比较原料种类及改性条件对材料
学位
由于菱锰矿、菱镁矿与方解石的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都极其相似,导致菱锰矿与脉石矿物难以高效浮选分离。因此为了深入研究浮选药剂在碳酸盐矿物表面的吸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详细阐述了菱锰矿、菱镁矿和方解石的构型参数和性质,分析菱锰矿、菱镁矿和方解石构型参数与浮选性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利用分子动力学相关软件探究了捕收剂和抑制剂与菱锰矿、菱镁矿和方解石作用面的吸附机理,最后用菱锰矿、菱镁矿、方解石实
学位
氰化尾渣是采用氰化法提金后产生的尾渣,含有多种可回收的有价金属元素矿物,由于其中的金属元素矿物长期受到氰化物的深度抑制,造成尾渣中的有价矿物回收困难,导致资源浪费。针对尾渣中的Cu、S元素难以回收及分离的问题,以丁基黄药、Z200、改性硫氨酯BIB为捕收剂对受Na CN深度抑制的黄铁矿和黄铜矿进行浮选分离试验。探索了两种矿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浮选行为规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两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
学位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钨金属年产量居世界首位,在钨矿选矿过程会产生大量尾矿。截至目前,我国的钨尾矿堆存量已达到2000万吨,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以钨尾矿为原料制备人造石,为实现钨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和缓解钨尾矿堆存问题提出了新的途径。为使钨尾矿人造石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骨料级配、制备工艺以及增强材料对钨尾矿人造石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