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社会秩序思想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qiang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乱世之秋。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儒家追求“天下有道”的合理秩序,希望社会成员能生活在规范化、条理化且可实现人生价值的合理社会关系之中。孔子创建的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开创了中国秩序论的先河。荀子继承其社会秩序的终极关怀理念,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礼崩乐坏”所带来的制度衰落和伴随制度衰落所出现的价值危机,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提供了较为完备、合理的伦理秩序体系。荀子处于一个旧秩序解体,新秩序尚未形成的历史交替的“失范”时代。可以说,社会现实逼得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社会秩序模式,寻求一种能与其相互整合的价值观念,创设一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的社会秩序模式。于是,他大胆回应严重失衡的社会规范的挑战,创造性地吸取各家思想之精华,建立了一套颇为完整的社会秩序思想体系。他首先从人性方面论证社会秩序的基础。“人生而有欲”,但是“欲不可去,节求使之”,看到了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合理欲望的可行性及其积极意义,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谋而合;他认为“人性恶”,性恶论是其思想的基础。强调人的自然属性,需要通过“化性起伪”实现人的社会化;在社会化过程中荀子尤其重视社会教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人是社会性动物,其社会性则表现为“人能群”。荀子的“明分使群”构成了社会结构,“群”与“分”成为社会秩序的运行形式。“人生不能无群”,群体是社会化的基础,为社会成员提供归属感,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人类社会是建立在“群”与“分”的基础之上,整个社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整体,“眀分使群”就是使个人的社会行动与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名分保持一致,使每个人都能充分领悟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在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方面,荀子主张“礼法并重”。他强调隆礼义,是因为礼义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重法度,法度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约束作用,有利于礼义的践行,并且提出一系列立法原则和执法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用,从内控制、外控制两个方面同时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此外,荀子也重视“乐”对社会的调节作用。社会秩序除了需要社会动力机制、社会控制机制之外,还需要社会激励与社会保障机制的配合,在它们的相互合作之下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运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荀子提出“明德慎罚”,通过奖励、惩罚等正强化、负强化的方式实现对社会激励。赏罚分明,为社会成员规定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树立表率、模仿教化,让人们学会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得到教化。荀子的社会秩序论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价值,他肯定了人的社会性、构建古代社会控制模式、开启儒学自我更新范式,在社会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荀子的君主圣王论的英雄史观、维护等级式社会结构的阶级社会观或多或少的受到时代的局限。
其他文献
<正>三视图是新课标教材中增加的新内容,它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基本载体,所以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由于三视图只能反映三个不同视角的图形信息,不能反映几
我国对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那种在教育过程中以分数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应该被
现代物流的核心就是通过对物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成优化,从而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总成本。物流系统集成优化主要包括物流节点选址策略、库存控制策略以及运输调度策略这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基础设施、临时自治、分布式的多跳网络,由具有无线通信以及路由功能的节点自组织形成。由于该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地发生
<正>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然而,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有些数学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比较
艺术是被看作是一种主要的“时代表现”。但是要想深入了解数字化情境下动漫艺术观念的变化,就会发现借助波普尔的情景分析方法更有利于我们接近动漫艺术观念变化的实际情形
<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一种物理习题教学方法,估且称之为"学生讲题教学法".经过不断尝试,收效甚佳.现与大家一起切磋分享,请指正.一、"学生讲题教学法"及其特点1
<正>幂函数是一节难上的课,因为幂函数的图像位置和形状变化复杂,只要指数稍有不同,图像的位置和形状就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怎样上好幂函数?这是笔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读罢文[1
随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养老金制度己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制度,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趋于老龄化使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养老金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
高校学生社团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生活的重要方面,它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学校团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