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研究表明,涉及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的英语社论连贯性的对比分析比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作者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在撰写报纸社论时所采用语篇连贯关系的频率和语篇宏观结构连贯性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本研究分别选取了《金融时报》和《中国日报》的5篇社论。运用Mann and Thompson的修辞结构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对这10篇社论中各种逻辑关系的出现频率以及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提及话语分析往往会想到衔接与连贯概念,连贯性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因此学者们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入手,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连贯性。根据修辞结构理论(RST),语篇的连贯不仅可以从以句为单位的句际关系来解释,还可以从以段为单位的段际关系来说明。本文运用这个理论从整个语篇所使用的关系频率和语篇层次结构的角度研究连贯性。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时报》和《中国日报》的社论所使用的连接关系,证据关系,解说关系,对比关系,评价关系和让步关系频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逻辑关系。根据修辞结构理论,这些关系的作用是提醒读者接下来作者就要表达自己的某些看法,并且说服读者相信和接受这些看法或见解。社论的一般功能是呈现报纸的观点并且劝说读者接受这些观点,因此上述关系在所有的社论中都高频率的出现。尽管这两类报纸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具体逻辑关系的使用频率和语篇的宏观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大不同。要实现同样的交际目的和功能,《金融时报》的社论证据关系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国日报》。而《中国日报》的社论则更多的使用了对比关系、条件关系、评价关系和解答关系。在语篇的宏观结构上,作者发现中国作者喜欢理论论证和情感分段,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则喜欢事实论证和逻辑分段。这主要是由不同的母语写作传统和处于这两种文化中的读者对于社论的不同期待造成的。本研究把RST应用于以英语母语者和非母语者所撰写的经济社论的语篇连贯性的对比分析,这扩展了RST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本文分析了以英语母语者在撰写报纸社论时所采取的连贯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读者辨别这些策略,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中国作者写作的地道性,以促进跨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