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推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下,我国对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将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和重点。面对城市中数量巨大的70年代至80年代建成的住宅区,过去大拆大建的大规模更新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对这部分在结构上、功能上、情感上仍然能够基本满足住户需要的旧住宅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造,具有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目前我国在对这些旧住宅区改造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工作侧重点上也往往仅限于对其进行物质层面的更新,而忽视了旧住宅区的整体文化性。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城市中70、80年代建成的并且在改造中不需要拆除重建的旧住宅区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学的视角切入,探讨其在文化继承上的作用和地位,并且通过对旧住宅区文化的具象和细化,在实地调研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对旧住宅区的文化整体现状及影响因子作出分析,并且基于文化提升的目的,对这部分住宅区的改造过程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将全文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就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范畴和视角、基本概念、论文的逻辑框架、国内外旧住宅区改造实践及研究状况等作了基本论述;第二章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之上,对我国的居住文化以及城市旧住宅区文化进行了简要论述。阐释了旧住宅区文化的重要性和旧住宅区文化保护的价值和思想,并对文化与规划如何互相作用进行了说明;第三章以文化学的观点,将旧住宅区的文化具象化,归纳出“人”、“事”、“物”三个文化载体系统,并分别对三个系统的现状进行论述;第四章将旧住宅区文化按“人”、“事”、“物”三载体所蕴含的内在文化进行系统化分类,细分出精神文化、情感文化、邻里文化、社区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六部分,并对各文化的影响因子作出相应分析;第五章在前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分别针对旧住宅区的精神文化、情感文化、邻里文化、社区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