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和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举措。高水平的体育师资队伍是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步伐的关键所在。体育骨干教师是体育师资队伍中的佼佼者和领导者,因此体育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出台实施,使得教师培训成为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大举措。教师培训在我国如火如荼进行,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是当前教师培训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站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以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山东省某高校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和培训后(延迟半年)的现状调查,经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山东省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在整体上已趋于年轻化,青年体育教师成为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至关重要的一股力量;在参训教师中,男教师人数占总数的75.6%,女教师人数占24.4%,男教师的人数是女教师人数的3.1倍,体育骨干教师的性别比例失调;山东省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人数几乎占到参训总人数的一半,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城乡差别和各地区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参训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严格遵守培训机构的规章制度,学习与研讨气氛浓厚。 (2)大部分的参训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他们对于参训的目的性较强。而只有小部分参训教师目的性不强,只是通过培训增长见识;参训教师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为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知识(87.5%)、专业技能与知识(68.3%)、新课改知识(65.9%),而对师德教育方面知识需求则较低,只占到17.1%;参训教师最希望获得的能力是体育教学能力(90.2%)、体育科研能力(70.7%),而对自学能力的需求则最低(9.8%);最受参训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是与专家研讨、互动(21.0%)、交流对话的方式与观摩课的方式(21.0%),最不受参训教师喜欢的是专家指导下自学的方式(5.4%);在任课教师中最受关注的是新课改方面的专家(90.2%)和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90.2%),受关注最少的是教材编写者(39%)。培训机构在食住宿安排上也要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收获较多,最多的是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23.1%),其次是课堂组织方面的能力(14.1%)和体育科研能力(13.5%),人数最少的为自学能力,占到3.2%。92.7%的参培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效果与收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7.3%的培训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一般。影响培训的最主要因素为培训的学习方式(48.8%)和培训内容(41.5%),影响最小的为其他因素(7.3%)。参训教师在培训后能力得到提高,能力提高最明显的为体育科研能力(21.2%)和教学能力(19.5%),最不明显的则是体育信息技术能力(1.7%)。参训教师对此次培训的认可度比较高,但是仍然5.3%的参训教师感到不满意。培训中影响培训滞后效果的因素较多,最明显的因素是培训的学习方式(60.5%)和培训的组织与管理(57.9%),最不明显的是交通(7.9%)和其他(7.9%)。通过调查前后对比发现,培训后的效果明显不如培训期间的效果好,这应该引起培训单位的高度重视,为此加强培训后教师的追踪调研、监督和管理,以强化滞后的培训效应。 (4)部分参训教师对教师培训时间安排、培训课程、培训方式、评价方式、住宿和饮食条件等方面存在不满。这些不满多表现在教师培训的时间段及培训时间的长短不合理;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培训承办单位为了减少培训费用多采用讲授法和专家讲座进行授课;现行的评价体系仍然缺乏科学性,随意性也较大;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参训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差,影响了培训的教学效果。 (5)安排、调整好培训时间;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完善评价体系;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是山东省某高校“省培”计划实施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