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年报可读性的关系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年报中明示和隐含的信息披露关注度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年报能够客观及时地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反映。一般而言,财务报表体现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历史信息,其所具有的时效性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非财务信息在年报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财务信息披露的有益补充,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特别是随着各国对企业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入研究,年度财务报告的可读性逐渐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在不同产权性质背景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与年报可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企业设计更加合理运营监管机制,提高年报可读性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本文首先对年报可读性和盈余管理的概念与衡量方法进行界定,对印象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了盈余管理对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的影响。随后基于2007-2017年间1253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年报可读性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了产权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当年盈余管理水平与当年董事会报告可读性负相关,即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可读性较差,盈余管理水平较低的公司可读性较好;上市公司当年董事会报告可读性与下一年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即当年可读性较差的公司下一年盈余管理水平较高,当年可读性较好的公司下一年盈余管理水平较低;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对董事会报告可读性影响的动机会更强,且国有企业年报可读性较差的年度下一年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会更强。上述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基于上述结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业绩评价体系,加强公司年报监控,优化上市公司年报撰写规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外部监督力度等建议。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中国和美国的食品广告为例,分析英汉食品广告中概念隐喻使用的特征及异同。本研究所用语料-600条英汉食品广告是由线上线下渠道随机收集而来。本文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比分析英汉食品广告中的概念隐喻。首先,按概念隐喻的定义和分类,将含有概念隐喻的广告语标记出来,并将他们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然后,量化分析包含描述性统计研究和Chi-square test研究。通过频数
《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政府经济工作的要点在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众多上市公司正通过并购途径整合资源,不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创造企业价值。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众多并购案例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损害了企业价值。因此,学者们开始针对不同并购方式对并购价值的影响开展研究,但是其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争议。为解读这个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