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核合成机制-包含中子质子跃迁的二维主方程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合成超重核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验上,GSI利用重离子冷熔合反应合成超重元素取得了巨大成功,Dubuna也利用热熔合反应对更重的元素合成作了探讨。理论上已经建立了很多描述重离子熔合反应的模型,如:双核模型、宏观动力学模型、涨落—耗散模型、共有核子模型等等。本文主要在推广的双核模型框架内对重离子熔合反应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用双核模型研究超重核的合成机制,最主要的部分是由双核系统演化到复合核的熔合机制研究。双核模型认为超重复合核的形成是由弹核的核子全部转移到靶核所致。核子分中子和质子,在以前的研究中,描述熔合过程的主方程是一维的,以类弹核的质量数A1为变量,与此对应的驱动势也是一维的。对确定的A1,其同位旋的确定是由较低的势能面确定的,这样确定的同位旋与反应系统的同位旋很接近。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对入射道同位旋与复合系统同位旋相差较大的情况,入射道在双核系统势能面比较高的位置,有时甚至在最高位置,这时核子转移的同位旋路径比较复杂,以致一维主方程的描述给出错误的结果。为此,建立了以类弹碎片中子数N1和质子数Z1为变量的二维主方程,并建立了二维主方程的分步差分的解法,完成了解二维主方程的程序编写。并对一些典型的弹核、靶核同位旋与复合系统同位旋相差较大的系统进行了研究。对这些反应道的研究表明,无论1D主方程对这些反应道的蒸发剩余截面的研究给出了过高、或过低的估计,2D主方程都能给出与实验值一致地结果。二维主方程适用于所有的弹靶组合入射道。对确定的超重核目标,可以较准确的对各种弹靶组合的合成几率给出预言,特别是研究合成超重核的同位素依赖性,因而极大增加了预言合成预期超重岛区域超重核的弹靶组合的选择性。本工作还检验了一维主方程的适用条件:入射点必须在比较接近二维驱动势谷底时才适用,这时一维主方程预言的蒸发剩余截面的结果与二维主方程的结果很接近。   本工作还为通过新的反应机制合成超重核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信息。二维主方程提供了研究各种指定的准裂变碎片(确定的中子和质子数)产物的产生几率的可能性。如果此碎片比入射靶核重,又在超重核区域,这就为研究非全熔合反应产生超重核,即通过多核子转移深部非弹反应机制合成超重核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合成超重核的难度不断加大,新的反应机制将能为实验上合成超重核提供更多的合成方法和途径,应该是令人鼓舞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从纳米材料概念及特性分析入手,介绍了当前纳米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重点对基于重离子径迹模板法的纳米线制备与性能研究进行阐述,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已经逐渐向外太空扩展,对于人类太空探索的最大威胁是太空中的各种粒子辐射。这些辐射包括太阳辐射(质子和电子)和银河辐射(质子占85%,氦离子占14%,重
超重元素合成研究是当今国际上核物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方案。针对第一步发展方案,作者对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通常是由具有纳米尺寸的硬磁性相和软磁性相组成,硬磁性相提供大的矫顽力,软磁性相提供高饱和磁化强度,当二者颗粒尺寸小到几纳米至几十纳米时,颗粒间将会发生
本论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综合运用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方法,有限元模拟和动力学会聚束电子衍射模拟研究了应变硅PMOSFET沟道中的应变分布,并讨论了沟道中巨大压应变产生
溴化物的光解动力学研究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一方面由于溴化物的光解产物溴对臭氧层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溴化物光解研究的理论意义。离子速度影像技术作为研究分子反
近年来,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得到了迅速发展。量子力学的独特性质赋予了它超越现有经典信息和计算的能力,例如:量子隐形传态、密集编码、量子密码术、量子逻辑门、量子算法等。其
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氧分压,成功制备了n分别为0,1和2的系列层状化合物LuFe204(LuFeO3)n。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详细分析了LuFe2O4材料从20K到550K温度范围内,微观结构以及电
由于单极子在慢速地层不能测量横波信息,制约了声波测井的应用。基于多极子对应模式波在“截止频率”处的速度接近地层的横波速度进行横波测量是声波测井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量子系统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地,而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量子(开)系统的能量耗散和量子相干性的损耗。在量子光学中,光与物质的耦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