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末,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给会计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经济社会的变动性和风险性要求会计计量的基础从历史成本基础转向更相关的价值计量基础。我国曾经发布过一些要求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如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等,但是在2001年修订上述准则时,又取消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完善,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又广泛涉及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而具体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施行)》(以下简称《规定》)也于2006年在上市和准备上市的商业银行中试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应用中的“一波三折”突现出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陌生和怀疑。然而,目前对公允价值仍存在许多争议和忽视,包括公允价值属性的确切定义、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公允价值适用的条件,等等。本文结合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方法、国内外公允价值应用比较以及执行了新会计准则后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年报的研究,进而辨证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显得十分有必要。全文共分七个章节,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二章会计计量的概述。论述了计量的由来,分别从计量的概念、特点、计量的定义引入会计理论和计量在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会计计量的含义与会计计量的五种属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公允价值与其他传统计量属性的关系。第三章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外形成及发展的历程。本章结合公允价值观念在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历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了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环境的差异及其原因。第四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透视。本章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和实质、公允价值的理论前提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五章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本章阐述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和如何运用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并从现值技术的介绍、现值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六章公允价值在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调节表中的运用。本章结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2006年年报中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调节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与公允价值紧密关联的四项财务指标,即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并研究随机抽取的六十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调节表,揭示了四项财务指标呈现了平缓、下降和上升的态势的原因。第七章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关问题提出的展望和建议。本章介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意义,并且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借鉴作用。本文的新意:1、不少专家都对公允价值概念进行了自己的分析,而他们没有联系到公允价值所处的具体的条件和环境,是相对静态的、机械的分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出发,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进行分析,得出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一种价值,是对计量对象的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的反映。2、提取最新数据,进行关键数据分析。从截至2007年3月20日已公布的157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年报中,随机抽取了六十家,计算了每家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四个与公允价值计量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从中总结出,虽然在股东权益调节表年报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没有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上市公司估值,反而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会使投资收益的会计计量结果更加客观,而这种影响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长性和持续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