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3.0 T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颅内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胶质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2例为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20例为高级别组(WHOⅢ~Ⅳ级)。所有患者MR常规扫描及SWI均在3.0T超导MRI下完成。在SWI上所有图像中对各肿瘤内部情况(肿瘤静脉分布情况、肿瘤内的出血情况及肿瘤内部静脉血管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1) ITSS的级别在不同级别的肿瘤中有显著差异(r=0. 715,P<0.001) ; (2) ITSS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03, P<0.001)。结论SWI通过对肿瘤内ITSS的分析,可为术前脑神经胶质肿瘤的正确分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第二部分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瘤患者的术前MR资料,其中,15例WHO Ⅰ~Ⅱ级为低级别组,21例WHO Ⅲ~Ⅳ级为高级别组。所有患者MR均行常规扫描、增强检查及DWI检查。对各级别胶质瘤肿瘤实性区域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与计算。结果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增强部分ADC值低于低级别组胶质瘤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ADC值对于胶质瘤的临床分级具有诊断意义。第三部分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37例脑胶质瘤病人术前均行MR常规平扫、增强检查、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取b值为0及1000 s/mm2 ; SWI序列采用三维高分辨率磁敏感成像技术,具体参数如下:TR -26ms TE-22ms,翻转角 15° 视野(FOV ) 230mm×230mm,矩阵 448×380,层厚-1.2mm,层间距-0.24mm,层数-72;扫描后得到校正的相位图、磁矩形图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按WH02007肿瘤分类分级分为Ⅰ至Ⅳ级,其中Ⅰ、Ⅱ级属低级别胶质瘤(13例),余为高级别胶质瘤(24例)。测量肿瘤内的ITSS、肿瘤实质区及健侧脑组织的ADC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病理分级与ITSS分级、ADC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ITSS和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学证实为瘤内出血或瘤内血管在高级别胶质瘤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细线状、多发斑片状低信号影;少许低信号或无低信号出现于低级别胶质瘤,其中少许低信号被病理证实为瘤内出血灶。ITSS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可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可呈点状、线条状或聚集成图片状。各级别脑胶质瘤的IT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3, P<0.01); ADC值在各级别脑胶质瘤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U=637.000, P<0.01); ITSS分级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 715, P<0. 001),不同级别脑胶质瘤ITSS分级与ADC值、ADC值与病理分级均呈显著负相关(r=-0.612, r=-0.604,P<0. 001)。以病理分级作为标准,分析两者分别于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诊断效能,发现ADC值在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等方面均高于ITSS。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ITSS和ADC值在胶质瘤中的诊断效能则要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结论ITSS分级、ADC值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且ITSS分级与ADC值之间亦具有相关性;联合应用ITSS和ADC值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