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国际疫情严峻,高质量发展呼声不断的背景下,各省份城市纷纷采取产业集聚的方式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是增强综合国力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论文在经济一体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等国家重要经济社会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解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结果,并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本文假设。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测算方法对我国省份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疫情严峻,高质量发展呼声不断的背景下,各省份城市纷纷采取产业集聚的方式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目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是增强综合国力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论文在经济一体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等国家重要经济社会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解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结果,并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本文假设。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测算方法对我国省份产业协同集聚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其次,从我国工业总体经济效应、科技投入与产出、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各省份工业高质量发展得分。紧接着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作为样本,检验产业协同聚集对工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镇化率、信息化市场与交易成本方面数据为中介变量进行进一步思考,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间接作用。为加强本文假设检验的合理性,选择市辖区数作为工具变量削减内生性带来的影响;使用核心解释变量测算更改的方式进行再次检验。最后,通过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不同类型,以此区别不同类型产业协同集聚所产生的差异化结果,并将工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指标体系细分考察局部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在产业协同集聚方面,我国中部地区程度最高,东部紧随其后,而西部地区集聚程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在不断的降低,科技研发投入与产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工业内部技术型行业比重得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能源消耗占比下降且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增加但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对外出口保持稳定的状态。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总体上有着重要作用。其中产业协同集聚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提高信息化市场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异质性检验,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显著大于非高端型。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所造成的巨大环境压力仍然存在,成为各省份充分利用产业协同集聚带来经济效应同时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政策性建议主要围绕:提高城镇化率、加快信息化市场发展、创建创办产业园区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信息化市场规范制度的完善和不良行为的打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突破工业高质量发展瓶颈等建议,为省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其他文献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一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并做出了发展金融科技的总体布局和具体规划。金融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现有的研究大多没有直接研究金融科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是局限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那么,金融科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体是怎样的呢?为了研究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人类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我国由于前期采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资源利用率过低和生态危机问题,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过去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生态效率水平亟待提高。近些年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已经成为连接经济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工业部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有大量资金支持。而债务融资是工业部门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债务期限是债务结构的一个重要属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以31个省(区、市)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探究债务期限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影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确定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提供参考。为研究债务期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消费体制机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有效扩大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优化社会再生产进程的重要引擎。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投资引致的边际收益下降,进出口面临的国际局势严峻,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运行进程中的重要性愈加明显,逐渐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率持续攀升,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新兴消费增长势头强
近年来,新冠疫情、乌克兰冲突和其他“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各国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度陷入困境。在经济下行压力的面前,政府不断调整配套的经济政策。随着政策微调次数的增多,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随之不断飙升。企业作为政策调控的重要对象,其资本结构必然会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后的财务成果,不仅决定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与企业的价值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经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同时,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正重塑着传统产业形态、分工以及空间组织形式,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技术衍生出的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组织层面上形成了线上流动经济和线下地域经济紧密耦合的虚拟集聚新形态,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空间组织视角,将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纳入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均逐渐转移到了创新驱动发展上。金融和科技的协调互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强力助推器。科技金融作为一种将技术资源与金融市场资源融合起来的综合体系,逐步成为了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的主要动力。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的发展变化。本文通过选取2008-2019年854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PSM-DID),研究高铁开通对小城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过道作用”还是“引擎作用”?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小城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的“U”特征;即在高铁开通初始的前2年内,由于中心城市给高铁小城带来的负向“虹吸效应”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攻关期。但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多变,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一定的挑战,欧美国家也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如何为产业结构升级增添新动力成为首要问题。而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新理念、新技术、新领域的丰富内涵,能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扶持下得以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恶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严峻考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更新、完善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提高了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方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