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鸡林类事》中高丽“方言”为中心,对中世韩国语和《广韵》中的入声字韵尾进行比较,试分析当时中世韩国语音韵和宋代汉语的音韵特征和变化。《鸡林类事》是北宋时期孙穆以“奉使高丽国信书状官”的身份,作为使臣的随扈派往高丽首都开京时所写的著作,成书于1103年(高丽肃宗8年),其中高丽“方言”部分是孙穆用当时的宋代汉语来标记高丽语读音编写而成。《鸡林类事》不仅为我们研究十二世纪韩国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研究我国宋代的汉语语音提供了难得的语言学资料。因此,《鸡林类事》作为珍贵的语言学宝藏一直为中外学者所瞩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是我国历史上保存完整的,流传广泛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材料。中韩两国对《鸡林类事》和《广韵》这两本书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其中两国学者对《广韵》的研究相当广泛,涵盖了韵母、声纽、声系等多个体系。而对《鸡林类事》的研究则参差不齐:在中国,《鸡林类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者寥寥;在韩国,学者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但是,在不少领域还有进一步研究和考证的空间。比如,在“高丽方言”这部分的研究中,部分词义尚未摆脱“未详”、“不明”状态;在一些比较研究中,出现了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的阐述;对于《鸡林类事》和《广韵》的入声字韵尾的比较研究更是处于甚少阶段。本文首先对《鸡林类事》中高丽“方言”进行音韵方面的考察,整理成中世韩国语和《广韵》字音的综合对比表。其中,中世韩国语的单词主要参考刘昌惇的《李朝语辞典》。结合《广韵》对《鸡林类事》中词汇项的每一个字按照摄、反切、声母、声调几方面进行转写,转写时主要参照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音韵学》讲义资料内容来标注音值。其次,以中世韩国语和《广韵》字音的对比表为基础,对当时中世韩国语和宋代入声字的韵尾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考察。首先对中世韩国语塞音末音系列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广韵》入声字韵尾的对应情况。主要分为三种非塞音末音的对应进行分析,并研究出现规律对应和例外对应情况的原因。接着,对中世韩国语非塞音末音系列的对应情况进行重点考察。分别对-入两种非塞音末音的对应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其中规律对应和例外对应情况出现的原因。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内容,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推测出《鸡林类事》编写当时中世韩国语和宋代汉语的入声韵尾的音韵特征及历时变化。中世韩国语末音的五种音韵特征。即,‘末音的音值分别为[-k]、[-t]、[-p]”,末音的音值均为[-末音可能是用宋代汉语入声韵尾[-p]来标音,其音值推测为[-p]”,“-△末音发音为韩国特有,所以宋代汉语中没有类似发音的入声韵尾,只能单独用‘子’字来标音”,“宋代当时可能没有[-1]韵尾,所以推测在标注-已末音的时候,选择了发音相似的[-t]韵尾”。宋代汉语入声韵尾的三点音韵特征。即“[-k]、[-t]、[-p]依然得以保留”,“[-k]和[-p]可能同音化”,“[-k]、[-t]、[-p]可能弱化为[-?]并处在渐渐消失的过程中”。本文结合中世韩国语和《广韵》对《鸡林类事》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和直观地了解宋代音韵变化的特点,同时,也能对中世韩国语音韵的研究提供有利的证据。此外,本文在对鸡林类事的语项再解读和韵尾变化原因的研究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