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杨柳青水厂进行混凝-微滤、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的中试试验,运行数据显示微滤系统的产水率为90.9%,超滤系统的最大产水率为85.7%。为了提高中试系统的产水率,本研究采用一套混凝-PAC吸附-微滤小试装置先后对上述两种膜反洗水(MBW)进行回收处理。通过测定不同时期中试及小试系统进出水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研究不同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用统计学理论对MBW中UV254、DOC、CODMn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并推导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预测模型。混凝-微滤系统MBW中的DOC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30 ku和<1 ku的区间,所占比例分别为38.8%、37.3%;UV254、THMFP集中分布在<1 ku分子质量区间。SUVA与THMFP/DOC之间呈正相关,分子质量<1 ku的有机物是MBW中最主要的THMs前体物,但是分子质量在3 ku~1 ku的有机物THMs生成能力最高。MBW经混凝-PAC吸附-微滤工艺处理后,出水有机物集中在分子质量<1 ku区间;混凝能有效去除大分子有机物,PAC有助于去除分子质量<1 ku的有机物,膜分离单元对分子质量>30 ku的THMs前体物去除率最高。混凝-超滤系统MBW中的有机物分布情况与混凝-微滤系统的MBW相似,且随中试系统过滤时间的延长,MBW中的CODMn、UV254、THMFP浓度逐渐增大。比较投加PAC前后的小试出水,结果显示PAC能有效吸附水中具有较强紫外线吸收的物质;MBW经混凝-PAC吸附-微滤工艺处理后,出水DOC在各分子质量区间的分布比较均匀。预氯化期间混凝-超滤系统出水中THMs浓度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浓度限值;小试系统进水的THMs浓度约为100μg/L,出水则稳定在20~40μg/L之间。在实验室对小试出水进行加氯消毒试验,结果显示,氯化后水中THMs的浓度与NaOCl投量呈线性关系。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UV254可以作为MBW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替代参数,THMFP预测模型对MBW也有一定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