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立国的基本要素之一。真实、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是科学地反映土地受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形成的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土地调查是为了反映现实土地的利用情况,按照规定的格式表示方法进行各类土地面积量算汇总及制图,调查结果将作为各级部门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依据。本文是在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的项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完成的。论文选择鹿寨县农村土地调查为研究对象,根据GIS技术和土地利用等相关理论,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通过数据汇总面积、空间分析、对比一次详查变更数据,分析鹿寨县土地利用布局和土地流向,主要成果如下:(1)在国家规程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广西实际情况,设计相应数据库属性结构,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讨论争议地面积汇总及其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创新。(2)全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采用椭球面积汇总,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各图斑面积和图幅理论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致性。本文通过二调行政区控制界线与原一次详查界线对比,计算机面积仅差248.541亩,而椭球面积与历史遗留数据相差21742.55亩,在现有技术的前提下保证了二调数据的精确性。(3)分析了鹿寨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各类土地权属面积及分布、一级地类分布情况、各级地类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4)分析了鹿寨县土地利用一级类空间布局,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的丘陵、小平原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县境的东南、北部边界地带的林场;园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用于种植桑叶、茶叶等经济作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集中于鹿寨镇、雒容镇两个交通要道的乡镇;其他土地的分布主要是田坎的分布,直接与耕地分布密切相关,分布格局同耕地相同。(5)对鹿寨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变化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包括历史数据的地类转换、行政区域面积变化情况、一级地类面积变化情况、各级地类面积变化情况,重点对鹿寨县数据变化的流向和原因进行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