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次对现代汉语“往+A+里+V”结构作了多角度的研究,其目的是想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一结构的发展及其演变。全文除去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往+A+里+V”结构四构件“往”、“里”、A、V的特征。第二章根据“往+A+里”和V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往+A+里+V”结构的语义类型分成四类:第一类表示方向,第二类表示方面,第三类表示目的,第四类表示程度,并且分析了不同语义类型中对四构件的不同限制。引入了“往+N+里+V”结构,对这几种不同的语义类型进行认知分析。第三章对“往+A+里+V”结构的句法功能作了详细地描写,“往+A+里+V”结构可以做主宾语、谓语、定语、插入语,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作谓语和作插入语是主要的。对谓语的句法特征和插入语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分析了“往+A+里+V”结构作谓语和作插入语时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不同,并试图找出产生不同的原因。从语料来看,这一结构作插入语时,V是有限制的,V只能是“说、想、看、算”这几个动词,本文认为这几个动词,已发生了非范畴化,其动作行为特征已大大减少,这大致可表现在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但是这四个动词的非范畴化又是有层级的,通过这四个动词的可替换能力的比较,我们得出了以下非范畴化层级:说>看>想>算。第五章通过对历时语料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往+A+里+V”结构的生成是“往”和“里”语法化的结果,但是其大量使用却是“往+A+处+V”结构类推激活的结果。在这一章中我们还从句法、语义、语音三个方面分析了名源实词“里”的语法化。语义上,“里”的意义不断虚化,表现出了“去语义化”:句法上,名源实词→介词→词缀→零形式,表现为“去范畴化”;语音上,[li~9214)]→[li~0]→[li~0]/[l(?)~0]→φ,表现为语音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