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子植物的精细胞失去了运动能力,需要借助花粉管将自身运输到胚珠中,实现精卵结合,完成双受精作用。花粉管在植物体内生长过程中,受到来自雌蕊组织和胚珠释放的各种信号的引导作用,如助细胞释放的导向性物质AtLURE1.2,确保花粉管准确进入胚珠。另一方面,Ca2+作为信号物质在花粉管顶端生长和导向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质膜Ca2+通道及其介导的Ca2+内流是胞内Ca2+的主要来源和重要调控环节。但是参与花粉管导向的花粉管顶端质膜Ca2+通道的遗传身份,以及其活性调控机理,一直是不清楚的。 通过本研究,发现AtCNGC18为典型的质膜Ca2+通道,且其两个点突变体cngc18-17(R491Q)和cngc18-22(R578K)出现严重的花粉管生长导向缺陷。序列比对显示,这两个点突变位点在拟南芥CNGC家族中高度保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除AtCNGC18外,其它在花粉管中表达的五个AtCNGC,包括AtCNGC7,8,9,10和16,都不能回复cngc18-17花粉管导向缺失的表型,说明AtCNGC18在花粉管导向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为了找到AtCNGC18参与导向调控的关键区域,利用区域互换的方式,构建了AtCNGC18和AtCNGC16的嵌合体蛋白。实验结果显示,只有携带AtCNGC18跨膜区的嵌合体蛋白(AtCNGC16-18TM),才可以回复AtCNGC18的T-DNA插入突变体cngc18-1(+/-)传递率缺陷表型,说明AtCNGC18的跨膜区在花粉管导向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深入地阐明AtCNGC18在导向过程中的调控机理,利用半体内实验检测了cngc8-17和cngc18-22的花粉管,对助细胞分泌的导向物质AtLURE1.2的响应情况。发现这两个点突变体的花粉管对His-AtLURE1.2的响应与Col-0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说明AtLURE1.2可能不是AtCNGC18的上游调控因子。 为了进一步研究AtCNGC18参与花粉管导向调控的分子机理,通过筛选酵母文库和芯片数据预测,筛选到了一些AtCNGC18的互作蛋白,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其中,AtPML1是一个定位于花粉管质膜,且功能未知的小蛋白,其RNAi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具有花粉粒萌发早、花粉管生长快的表型,而其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则表现为花粉粒萌发延迟、花粉管生长速度下降的相反表型。另一方面,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tPML1过表达株系的花粉管细胞壁出现了异常加厚。但是关于AtPML1是否参与花粉管的导向生长,与AtCNGC18的互作机制和遗传关系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