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和通信服务等为代表的信息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开源软件是为了对抗商业软件巨头垄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软件类型,在传播自由共享精神、促进软件技术革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崛起,就可以说是积极拥抱开源的结果。不过随着开源软件的广泛应用,其著作权保护的特殊性所带来的风险也日趋显现,甚至有些企业已经陷入了著作权侵权风波。面对这种局面,我国对开源软件法律问题的现有研究却不能提供适宜的解决方案,由此来看,在新形势下研究开源软件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很有必要。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源软件概述。首先阐述了开源运动的兴起历程,并引用OSIA的标准对开源软件作出界定。然后通过梳理开源软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态势,展现开源软件的强大活力,深化对开源软件价值及开源精神的认识。第二部分: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理论解构。首先对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揭示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特殊性——在承认传统著作权的基础上,强制发布者公开源代码,通过软件著作权许可实现用户任意使用、复制、修改、再发布等权利要求。然后对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最核心的许可证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为后后续写作进行铺垫。第三部分: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实践检视。本部分提出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争议发生之前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和实际争议发生之后的著作权纠纷。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和事件,总结了开源软件开发、传播中可能遇到的五类侵权风险,探寻了开源软件著作权侵权风险的来源。通过分析开源软件著作权纠纷的具体形式,明确了此类著作权纠纷的产生原因。第四部分:加强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建议。本部分主要解决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源软件著作权侵权风险的防范偏重于事前,通过强化开发、传播流程管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开源软件著作权纠纷的解决偏重于事后,此时实际争议已经发生,需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救济方式。首先认定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的行为既构成合同违约,又构成著作权侵权,涉及民事法律责任的竞合,并对不同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作分析;然后,基于民事法律责任的竞合,借鉴国外相关纠纷解决的司法实践,提出我国对违反开源软件许可证行为的救济方式;最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此种救济方式的可行性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