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卡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鉴定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是单股正链RNA病毒。SVA可引起猪原发性水疱病(porcine idiopathic vesicular disease,PIVD),病猪口腔、蹄部、鼻镜等部位出现水疱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水疱破溃,口鼻部溃疡,蹄壳脱落导致跛行。此外,部分仔猪感染SVA会出现昏睡、腹泻等症状,7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可达30%。2015年至今,SVA疫情已在北美、南美、亚洲的多个国家出现,在我国的华南、华中、东北地区均有分布,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疫苗是控制疫情传播,保护易感动物的重要工具,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商品化的SVA疫苗出现。因此,尽快研制出新型疫苗对防控我国SVA疫情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存在免疫效果不强或安全性不佳、运输不便等缺点,且很难应对病毒突变带来的问题。而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由病毒结构蛋白聚集形成,抗原表位丰富,不含病毒遗传信息,可由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体外大量表达,是一种良好的无囊膜病毒疫苗抗原,具备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SVA的部分结构蛋白进行表达,在体外环境下自组装形成VLPs,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探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制备商品化SVA疫苗提供基础数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SVA病毒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从病猪组织样本中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全基因组序列,将序列提交至Gen Bank,登录号为:MG428683,将新毒株命名为:CH-GDYD-2017。对近年来的SV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本株毒与国内CH-GDLZ-01-2017株、CH-01-2017株同源性最高。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国内SVA毒株与美国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目前尚无完全独立进化的SVA毒株。以获得的CH-GDYD-2017全基因组为模版,运用RT-PCR扩增SVA的结构蛋白VP1、VP2、VP3基因;运用p ET-32a(+)质粒构建这3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成功构建了p ET-32a(+)-VP1、p ET-32a(+)-VP2、p ET-32a(+)-VP3表达质粒。对VP1、VP2、VP3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对VP2蛋白进行可溶性表达,并对不可溶的VP1、VP3蛋白进行包涵体溶解、复性,恢复其可溶性。对蛋白进行过柱纯化,获得纯化程度高的可溶性蛋白,并经Western-Blot鉴定其确为纯化后的VP1、VP2、VP3蛋白将VP1、VP2、VP3蛋白在不同环境下自组装,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在组装前蛋白浓度为0.5 mg/m L,0.05 M或0.01 M的PBS缓冲液环境下,VP1、VP2、VP3蛋白可自组装形成直径20~30 nm的病毒样颗粒形成,形态大小符合理论预期,说明VP1、VP2、VP3蛋白可在一定的组装环境下自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使用VLPs免疫小鼠并采集小鼠血清,运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发现其抗体水平在免疫VLPs后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组装的VLPs可刺激小鼠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对小鼠攻毒免疫保护实验的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VLPs免疫可以有效降低小鼠各组织的病毒载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了一株新的SVA毒株CH-GDYD-2017(Gen Bank:MG428683),分析了近年来SVA毒株的流行情况,为研究SVA流行病学提供了基础数据。成功实现了SVA结构蛋白VP1、VP2、VP3的可溶性表达,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实现了SVA在体外环境下的VLPs自组装,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检测,为后续研究以VLPs为抗原的SVA疫苗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CRISPR/Cas9是一个简单、高效可用于动植物基因组工程的RNA引导的编辑工具。近些年,将其组件Cas9 m RNA和sg RNA注射到食蟹猴受精卵细胞质研制基因敲除动物。灵长类动物作为建立基因突变相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鉴于食蟹猴研究费用高,妊娠期长,饲养成本高的生理特性。较难获得食蟹猴胚胎,并且从胚胎及胎儿获得准确基因修饰的信息所需时间长。在难以改变食蟹猴生理特性的前提下
骨骼肌对于运动、姿势支撑、呼吸和产热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行使至关重要。骨骼肌是人体的最大器官(按质量计),占健康个体的质量约40%。骨骼肌纤维含有肌节,它们的一致收缩可以产生机体日常生活运动所需的力量。卫星细胞在一般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机体受到损伤后会被激活成成肌细胞,它对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C2C12细胞是小鼠成肌细胞系,可以被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Haddon模型研究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结果显示: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具有较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此类事故的致因可依照Haddon模型从"3阶段、3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致因分析结果,从"3阶段"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以期为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1.水溶性丹参多酚酸是中药丹参中重要的活性组分,主要包括丹酚酸A、B、C、E、丹参素、原儿茶醛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心肌细胞、肝脏等具有保护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论文在前期实验室的工作基础上,着重合成了丹参素衍生物(Ⅱ)(3-(3,4-二甲氧基苯基)-2-羟基丙酸乙酯),然后将化合物3-(3,4-甲氧基苯基)-2-(2,3-二甲氧基
本文采用电子舌技术、STC-1细胞评价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鱼露中分离鉴定后进行固相合成的23种二肽和三肽进行呈味特性研究,构建呈味评价体系,分析其呈味构效关系,为进一步探究鱼露调味品鲜美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可参考资料,也为食品呈味研究、新型呈味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平台。目前建立的采用STC-1细胞对鱼露合成肽进行鲜味评价的方法,在呈味物质浓度和呈味强度间建立相关性,有利于建立一种便捷的评价
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se nanocrystal,CNC)的生产成本较高,采用传统方法制备产率较低(仅为10-30%),如能采用高效的生产技术,实现量产,得到性能可控的CNC,将有利于CNC相关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硫酸水解反应过程中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揭示CNC产率、结构及性能随制备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本质原因,从而提高酸水解制备CNC产率,并且赋予其可控的性能。
脂肽是芽孢杆菌中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芬荠素(Fengycin)和伊枯草素(Iturin)三大类,其中以Surfactin被研究的最为彻底。脂肽具有高效抑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以及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易被自然降解等优良的理化性质,因而在农业、医药、食品、畜牧、环保等众多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野生型菌株产脂肽的能力非常低,为了解决野
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是一类介导细胞表面信号转导的跨膜蛋白,具有可与配体结合的胞外结构域和可以激活下游信号事件的胞内激酶结构域并调控植物体多种生长发育过程。CrRLK1L是植物RLK的一个亚家族,首先发现于长春花属植物中,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类受体蛋白激酶。水稻中CrRLK1L有20个成员,目前关于它们的功能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分析水稻OsRLK1 CRISPR/Cas9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表型,通
哺乳动物妊娠建立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胚胎着床,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胚胎和子宫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小鼠被广泛地用作研究人类胚胎着床的动物模型。然而,小鼠的独特之处在于卵巢孕酮和雌激素对于胚胎着床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大多数物种(包括人和仓鼠)中,胚胎着床可以在卵巢孕酮单独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仓鼠可以作为有用的小鼠替代模型。到目前为止,关于仓鼠胚胎着床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采
柚果,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grandis(L.)Osbeck)及其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气芳香,味苦,微辛。柚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植物活性成分,如香精油、柚皮苷、果胶、柠檬苦素类似物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具有很高的保健及药用价值。目前,柚果深加工开发利用度低,柚皮苷传统萃取工艺存在环境污染等弊端,因此采用新型萃取技术应用于柚果深加工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植物多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