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的是针对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方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肇始于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在2009年初审议并通过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其他大多硕士专业学位不同的是,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社会学下的二级学科,没有自己的学术性硕士学位,因此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是首个社会工作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那么,这一专业学位的设置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成为考察这一学位培养模式的指标。本研究采用路径依赖的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抽取首批33所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和对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培养单位研究生的半结构式访谈来搜集资料,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和对访谈状况的梳理,对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各个具体要素上的基本内容。综合分析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发现其在目标设置上缺乏应用性色彩,扩大了招生范围却导致了自身专业的性削弱,课程设置体系缺乏实践指向性,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整合的能力且师生比例失衡,社会工作实习实践教学不尽如人意,毕业条件和学术性学位类似,缺乏自身特点,质量控制无统一标准、降低了教学质量等多个环节的多种问题。而导致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则在于当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对传统学术性学位培养模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和旧式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性倾向和低层次倾向。针对这些问题和理论分析,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的节点入手,研究提出了创新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和培养方向多元化的原则以及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议,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