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报告选取的材料来源于匈牙利作家玛格达·萨博的作品——《门》。译者对其前言、第一章和第二章进行翻译,并将翻译过程分析作为翻译报告的内容。这部作品以作者的梦魇展开。在现代战后的匈牙利,一位年长的著名匈牙利作家在回忆一个令她挥之不去的梦魇。故事的主人公叫做艾莫瑞斯,她是萨博家里的女佣,一个极其古怪的老女人。通过对文本的翻译及其过程分析,译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匈牙利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萨博跟艾莫瑞斯之间那令人捉摸不透的关系。探索和研究好作品是我们翻译学习的强劲动力之一。本翻译任务译者选取的是文学文本。在整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词汇对等、句法对等、文体对等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所谓“功能对等”,即翻译时不只求文字表面的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中达到功能上的对等,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更注重内容而非形式。在这一理论中,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此部文学作品的语言艰深晦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解决这一难点。因此,在翻译此文本时,译者在词汇对等、句法对等、文体对等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了顺译、逆译、意译等具体的翻译方法,以求译文通顺连贯、表意明确,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本报告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翻译任务描述,翻译的过程,翻译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在“引言”部分,译者对《门》这部作品、作者以及主人公艾莫瑞斯进行简单介绍。在“任务描述”部分,译者对作者以及主人公和作品进行具体描述。“任务描述过程”部分主要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审对。在“翻译案例分析”部分,译者主要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实践总结”部分,译者表达了此次翻译的实践心得,包括对文学作品及其翻译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以及一个合格的译员应该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