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实际出血量与肉眼观察到的出血量往往有很大差异,这部分肉眼看不到的出血量很容易被忽视,其可引起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及卧床时间延长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目前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庞大,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本研究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与非骨质疏松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隐性出血量的差异,以制定不同的血液管理策略,加强围手术期干预,更精细化的管理病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49例需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诊疗经过及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患者均为初次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由同一组高年资医生完成。随后,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分别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指标,根据Gross及Nadler公式计算出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采用SPSS22.0软件,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与秩和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失血量的差异。结果:非骨质疏松组的术后1天及术后3天总失血量分别为1098.61±413.81ml及1362.17±462.39ml,骨质疏松组的术后1天及术后3天总失血量分别为1131.71±427.56ml及1244.34±311.45ml,两组相比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即两组术后1天及术后3天的总失血量无明显差别。非骨质疏松组的显性失血量为676.30±252.33ml,骨质疏松组的显性失血量为444.23±123.55ml,p<0.0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即非骨质疏松组显性失血量较骨质疏松组显性失血量多。非骨质疏松组的术后1天及术后3天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56.99(188.14,546.34)ml及594.30(406.65,833.12)ml,骨质疏松组的术后1天及术后3天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70.72(383.47,701.94)ml及852.21(717.16,1087.51)ml,p<0.0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即术后1天及术后3天骨质疏松组的隐性失血量较非骨质疏松组的隐性失血量多。结论:骨质疏松可造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增加,导致术后贫血、卧床时间延长及花费增多等一系列危害及并发症。临床中应加强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及时给予输血、营养支持及抗骨质疏松等干预措施,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