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银与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使其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潜在的选择性抑制细胞增生功能,同时也引发了对其人体使用安全性的担忧。本小组前期研究工作表明,固化于晶格中的纳米银与溶液状态下的纳米银与细胞交互作用时,其作用规律与作用机理有所不同。为此,本研究拟进一步研究在缓释状态下,纳米银与细胞间的交互作用规律,寻找纳米银性状对细胞附着与增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因。本研究采用机械混合溶胶,并使用匀胶凝胶法制备出均匀完整,与玻片基底间具有一定结合强度的纳米银/壳聚糖复合薄膜,并采用接触角测量法、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等手段,对复合薄膜的表面理化性能(如表面能,纳米银的成份与分布,表面形貌等)和在不同的液体环境(类体液SBF,纯水,F12K培养基,含FBS的F12K培养基)中的稳定性、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光镜观察,统计分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人羊膜内皮细胞(FL)在复合薄膜表面的附着形态;采用MTT、 CCK-8法研究了复合薄膜及其缓释液对离体培养细胞(HUVEC、 FL)增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Image J图形软件对细胞形态进行了量化处理;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细胞学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方差分析:最后对纳米银/壳聚糖复合薄膜的缓释机制以及对细胞增殖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薄膜表面微区平整致密,宏观(微米量级)上存在着高低起伏,但无裂纹、孔洞等表面缺陷。纳米银颗粒以物理混合的方式总体均匀地分散于复合薄膜中,薄膜厚度与薄膜单位面积质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当纳米银含量相同时,复合薄膜的表面能随膜厚的增加而略呈上升趋势。复合薄膜在四种实验液体中的稳定性及缓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薄膜在缓释初期(2D)有明显的失重,且含银量较高的复合薄膜失重较大,约占总质量的20%,从第4D起进入稳定期,经过14D的浸泡后仍然保持整体骨架稳定,膜表面并未出现孔洞或裂缝,表面较浸泡前更为光滑。在缓释过程中释放到液体中的银总量较低,浸泡30D后银的释放率也仅在0.1%左右,其余的纳米银留存在侵蚀剥落的壳聚糖碎屑中。细胞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壳聚糖复合薄膜对HUVEC和FL这两种细胞的附着和增殖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薄膜厚度和薄膜含银量均是抑制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当银含量相同时,膜厚越大,对细胞附着及增殖的抑制性能越大;当膜厚一定时,银含量越高,对细胞的附着及增殖抑制性也越大。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主要来自于复合薄膜本身的表面性质,但缓释到溶液中的纳米银,以及含银的壳聚糖侵蚀碎屑也对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两种细胞对复合薄膜的增殖响应有所差异,FL细胞比HUVEC细胞表现得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