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逻辑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作为研究主线,运用系统论对网络化逻辑进行研究,揭示网络社会的内在优越性,并提出在网络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特点、构建。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网络化逻辑的缩影,以其为架构的网络社会自然也存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从网络化逻辑出发,把研究网络社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起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作为终点,提出通过将家庭、学校、社会整合优化的“泛化”教育与有针对性的、终身连贯的、具有统一价值导向的“个别教育”相结合,发展立体化、扁平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在网络社会中建立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会,主要是通过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存在的特质的研究,析出网络社会的优势;并合理借助网络社会的这些优势,结合时代背景,围绕网络化逻辑,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网络化逻辑,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指导思想,是本文论述的逻辑起点。这一部分主要从哲学的层面论证了网络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网络的发展规律,从人类社会早期网络到当代的网络社会,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的观点;以系统论为研究方法,建构了网络化逻辑体系,树立起网络化逻辑是网络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观点。其次,网络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育人环境。这一部分通过考察和区分学术界对网络社会的两种解读,明确了题旨中网络社会的所指;研究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可通约性,明晰了网络社会的虚拟实在、契约规则、关注个体的三个主要特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方法、特点和优越性。这一部分探寻了网络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契合点,以期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网络社会,通过网络社会开放互动交流、效用递增、普遍的契约规则和关注个体四方面优势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舆论价值导向、情感价值导向、自由价值导向和终身教育价值导向这四方面发挥价值导向功能,从而网络不仅仅是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政治修养活动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西方思想的不断进入,对于中国农村的影响是深远的。农民的思想由传统的一元化向多元
公民道德贵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道德模范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脊梁,是社会道德的人格化,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他们在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弘扬民族、时代精神中均
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激励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掌握着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也得到了相应的普及和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也成为了许多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机房的防雷设计随之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民社会的兴起,民间道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新资源开始崛起,不仅给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民间精神支撑,而且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培育人和塑造人上有着天然的契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引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概念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也是其工作价值所在。近年
近年来,沙尘暴、龙卷风、雾霾、冰雹等恶劣天气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
现今,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以科技为主的数字网络,多媒体等信息传播新型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传媒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科技的进步与历史车轮的前进推动着现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宽容的研究比较重视。从社会进步、哲学、道德、政治、司法、公民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探讨,产生了一些研究宽容的理论成果。但把宽容与一定区域的具体实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大基本形态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其中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导向,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