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自中国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以来,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数量上,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由于持股规模的扩张异常迅速,使得机构投资者渐渐壮大,并成为证券市场上进行股权投资的非常主要的参与力量。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机构投资者有着比个人更多、更大的优势,随着他们持股比例的提升,为了减低投资风险和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发挥专业优势,逐步由“用脚投票”发泄对公司不满的方式转向直接监督公司的行为,从而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及信息披露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中国学者将更加谨慎的关注在机构投资者发展并不完善的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如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影响等。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机构投资者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研究在不同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在不同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给内部控制质量造成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丰富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第一,通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机构投资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通过探究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两个样本中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差异,以体现在不同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差异,从而为今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或者提高股票在不同资本市场间的流通性等政策的颁布提供依据。
三、主要内容与观点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此说明做此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旨在介绍选题背景和文章框架,以便为下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在研究机构投资者和内部控制质量的问题时,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研究的对象进行。接着,对国外和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机构投资者与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质量三个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是对本章的内容的总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是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阐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基本理论,即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基本理论框架内,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的。然后,阐明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现状进行透视。
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第一节是假设的提出,在前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三个假设:一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二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其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三是相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明显。第二节对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对2009-2013年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5048个样本,其中,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有4811个样本,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有237个样本。第三节是变量选取部分,本文选择深圳迪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选取公司规模(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规模、高管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实际控制人性质及财务报告是否由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为控制变量。第四节根据理论基础、假设和变量,构建本文的三个模型。第五节是描述性统计部分,本节对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三个样本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第六节是相关性分析部分,本节对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三个样本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七节是多元线性回归与结果分析部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假设1、假设2、假设3都得到了验证。第八节是稳健性检验。第九节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这一章是本文的主体。
第五章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第一节对实证部分的分析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结论:一是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各公司和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参差不齐,相差较大;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普遍较高,各公司的差异相对较小;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平均水平低于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平均水平。二是总体来讲,在上市公司中引入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且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其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在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时,虽然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明显低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但是,相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加明显。三是相比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作用更大。四是对于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由于其股票在不同的证券市场中挂牌交易,会增加其公司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通性,从而,会有更多更优质的机构投资者了解关注它们,并在合适的时机持有其股票。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他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和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从而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向的影响。本文对此差异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为今后研究开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参与主体的“沪港通”后,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做铺垫。第二节是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司的同时,降低制度约束;二是鼓励机构投资者采取联合行动;三是应该采取措施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均衡发展;四是加大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第三节是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文未对各类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二是本文未对迪博内部控制指数衡量标准变化前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作对比分析;三是“沪港通”开通后,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还有待利用以后年度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四、主要贡献
第一,现有文献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多采用是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中是否存在缺陷等方法进行评价,但是,这类方法是不全面的。本文使用深圳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直观、清晰的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为更加准确的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本文采用2009-2013年的内部控制指数数据,与以往仅采用一年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进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相比,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窗口,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等角度全面的探究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的,而以往的文献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
第三,本文将总样本数据分为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两个样本进行研究,探究在不同资本市场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自中国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以来,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数量上,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由于持股规模的扩张异常迅速,使得机构投资者渐渐壮大,并成为证券市场上进行股权投资的非常主要的参与力量。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机构投资者有着比个人更多、更大的优势,随着他们持股比例的提升,为了减低投资风险和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发挥专业优势,逐步由“用脚投票”发泄对公司不满的方式转向直接监督公司的行为,从而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及信息披露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中国学者将更加谨慎的关注在机构投资者发展并不完善的中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如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影响等。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机构投资者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研究在不同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在不同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给内部控制质量造成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丰富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第一,通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机构投资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通过探究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两个样本中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差异,以体现在不同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差异,从而为今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或者提高股票在不同资本市场间的流通性等政策的颁布提供依据。
三、主要内容与观点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此说明做此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旨在介绍选题背景和文章框架,以便为下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在研究机构投资者和内部控制质量的问题时,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研究的对象进行。接着,对国外和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机构投资者与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质量三个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是对本章的内容的总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是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阐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基本理论,即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基本理论框架内,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的。然后,阐明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现状进行透视。
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部分。第一节是假设的提出,在前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三个假设:一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二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其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三是相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明显。第二节对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对2009-2013年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5048个样本,其中,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有4811个样本,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有237个样本。第三节是变量选取部分,本文选择深圳迪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选取公司规模(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规模、高管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实际控制人性质及财务报告是否由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为控制变量。第四节根据理论基础、假设和变量,构建本文的三个模型。第五节是描述性统计部分,本节对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三个样本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第六节是相关性分析部分,本节对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三个样本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七节是多元线性回归与结果分析部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假设1、假设2、假设3都得到了验证。第八节是稳健性检验。第九节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这一章是本文的主体。
第五章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第一节对实证部分的分析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结论:一是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各公司和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参差不齐,相差较大;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普遍较高,各公司的差异相对较小;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平均水平低于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平均水平。二是总体来讲,在上市公司中引入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且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其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影响越明显。在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时,虽然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明显低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但是,相对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加明显。三是相比仅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作用更大。四是对于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由于其股票在不同的证券市场中挂牌交易,会增加其公司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通性,从而,会有更多更优质的机构投资者了解关注它们,并在合适的时机持有其股票。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他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和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从而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产生正向的影响。本文对此差异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为今后研究开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参与主体的“沪港通”后,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做铺垫。第二节是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司的同时,降低制度约束;二是鼓励机构投资者采取联合行动;三是应该采取措施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均衡发展;四是加大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第三节是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文未对各类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二是本文未对迪博内部控制指数衡量标准变化前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作对比分析;三是“沪港通”开通后,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还有待利用以后年度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四、主要贡献
第一,现有文献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多采用是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中是否存在缺陷等方法进行评价,但是,这类方法是不全面的。本文使用深圳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直观、清晰的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为更加准确的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本文采用2009-2013年的内部控制指数数据,与以往仅采用一年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进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相比,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窗口,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等角度全面的探究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的,而以往的文献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是否持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
第三,本文将总样本数据分为仅在中国境内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和在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两个样本进行研究,探究在不同资本市场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