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人呼吸道鳞状上皮细胞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方法,比较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两种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并对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分子在病毒与细胞表面的结合过程发挥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成人正常上呼吸道粘膜,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对鳞状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无血清培养基以及气-液界面培养联合应用进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所得细胞与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样颗粒进行结合反应,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样颗粒与细胞是否发生结合,ELISA检测结合于细胞表面的病毒样颗粒的吸光值,并比较病毒样颗粒与两种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用硫酸乙酰肝素的竞争性抑制物肝素及其特异性酶-乙酰肝素酶干预病毒样颗粒与细胞的结合,检测干预前后病毒-细胞结合率的变化,推测硫酸乙酰肝素在病毒-细胞结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1.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人呼吸道鳞状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角形,核居中,可见1-2个核仁,胞浆透明,无颗粒,细胞连接成片后呈典型的鹅卵石路面状,经抗人角蛋白多克隆抗体染色呈阳性,证实为上皮细胞;气-液界面培养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以及气-液界面培养所得到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纤毛分化良好,接近生理状态。2.免疫印迹检测显示: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样颗粒与呼吸道鳞状上皮细胞及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结合后,用抗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样颗粒的单克隆抗体可检测到阳性条带,说明病毒样颗粒与两种上皮细胞均可发生结合。ELISA检测结合于细胞表面的病毒样颗粒的吸光值,鳞状上皮细胞组A450为(0.81±0.12,n=6),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A450为(0.76±0.10,n=6),两组数据经组间t-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肝素以及乙酰肝素酶对细胞表面的预处理都可抑制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样颗粒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结合,且该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干预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当干预物超过一定浓度后,病毒颗粒与细胞的结合会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但不会完全被阻断。结论:1.无血清培养基以及气-液界面培养法是原代培养呼吸道鳞状上皮细胞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有效方法,培养细胞纯度高、分化好、细胞形态与生理状态接近。2.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可在体外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且与两种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无差异,因此,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呼吸道内不同区域感染率的差异不是在病毒-细胞结合阶段产生。3.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分子参与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结合过程,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硫酸乙酰肝素可能是1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