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营造与创新街区的创新活力研究 ——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兴人,人兴业”的城市发展新逻辑下,毗邻市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备的“创新街区”正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创新主导的创新街区建设中,“场所营造”成为推动街区吸引创新人才、促进知识产生、集聚创新活动和提升街区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场所营造提升创新街区的创新活力的机理成为重要研究命题。本文首先基于有关创新街区创新活力及其场所营造的相关文献回顾和产业集群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构建创新街区场所营造的分析框架,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等探究激发创新街区创新活力的场所营造因素,并以上海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海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2018年全年全上海市的“发明公布”逾4万条数据,通过将专利申请详细地址基于“WGS84坐标系统”将地址转换为经纬度,利用QGIS软件生成上海市创新活力分布区域热力图,再以创新活力最高的区域结合“新城市主义”以及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筛选出36个2km*2km的创新街区单元,涵盖专利申请2万余条;进一步地,利用Python软件结合高德POI信息获得该36个创新街区内部的相关场所(公交车站、餐饮服务、购物市场、医疗保健、住宅配套、基础教育、体育休闲、风景名胜、交叉路口、高校研究院、公司企业等)数量近8万条,对本文的三个假设问题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上海市的创新街区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高校主导型、园区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创新街区的创新活力和场所营造情况均与其类型显著相关,高校主导型创新街区的创新活力和场所营造情况显著较高,园区主导型其次,企业主导型最低;控制创新街区类型,其所在行政区的科研经费投入和细分场所数量会对其创新活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于拥有不同创新活力的创新街区,其所在行政区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创新街区内部的餐饮服务相关场所数量会对创新街区的创新活力产生显著正面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可以基于实地调研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园区内部的相关场所营造状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创新街区“所在行政区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或“创新街区内部的餐饮服务相关场所数量”,以期进一步提升创新街区的创新活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Talking to Strangers: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the People We Don’t Know(和陌生人说话:关于陌生人,我们应该了解的那些事)的汉译为例,分析了交际翻译策略在信息型文本中的应用。Talking to Strangers一文介绍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验研究,旨在向读者阐述与陌生人沟通中存在的误区,唤起读者的思考。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对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能盆地,目前已发现皂火壕、东胜、纳岭沟、大营、瓷窑堡、毛盖图和双龙等铀矿床,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居全国产铀盆地之首。通过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该盆地潜在铀储量巨大,是今后铀矿勘查突破的首选区之一。由于盆地内砂岩型铀矿为隐伏性矿床,深部铀矿成矿空间存在预测难的问题,开展深部铀资源探测技术研究,建立砂岩型铀矿空间定位模式和物探勘查技术方法体系迫在眉睫。氡及其子体测量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臭氧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臭氧前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近地面臭氧的生成极其重要。太原市是全国受煤焦产业影响严重的城市之一,目前对太原市VOCs的区域污染特征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运用GC-FID/MSD系统对2019年夏秋冬季太原市4个点位中的66种VOCs组分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常规污染物和气
在当前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逐渐被现代媒介浸入,媒介已成为少数民族受众认识世界、人际交往和消遣娱乐的重要途径。探讨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方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的土家族村落——鲁竹坝村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
量词是现代汉语区别于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印欧语系的显著特征,同时它也是汉语学习者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词类之一。在教材编排中如何合理呈现,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让学习者掌握并灵活运用,我们在不断完善和精进。本文从两套晚清代表性的汉语教材(来华传教士鲍康宁编写的《英华合璧》和外交官威妥玛编写的《语言自迩集》)中挖掘可参考价值。基于前人对汉语量词的研究和量词教学的现状考察,我们对晚清量词及其教
绩效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中运用为时已久,但是对于预算绩效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新《预算法》出台后,继续稳步推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发展,把财政收入、支出、使用范围等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大举措。促使政府的资金运作更为高效,分配更为合理,尤其是避免了财政资源的无端浪费和腐败行为。本文追溯国内外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明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具体方向。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以新公共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影视行业已经出现巨大变革,纪录片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也逐步向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趋势发展。“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观影习惯已经成为纪录片内容选择和传播形式变革的重要标准。另外,“读者”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概念,姚斯和伊瑟尔将其确立为文学研究的重要视点。基于此,“读者”视角建立了接受美学与纪录片之间理论研究的亲缘性。本文重点聚焦于纪录片中主人公形象构建策略的研究,在理论上选择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党的群团工作肩负着庄严使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教育是社会永恒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入,一直被广为关注的偏远山区教育也丰富了许多新的内涵。纪录片是以表达真实为基础的影像形式,表现对象来源于现实生活,经纪录片的呈现从而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和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教育本就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与所处的社会文化脉络和结构形式息息相关,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的过程,用“深描”理论为指导,通过山区教育影像文本的构建,以纪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农村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其不仅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展现着乡村的独有的地域文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手法运用到乡村公空间设计中,乡村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不断流失,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逐渐降低。在推进乡村建设时,需要保持乡村地域文化与乡村的关联性。在进行乡村调研时发现,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村民对地域文化的认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