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探寻先秦道家思想中形而上学层面的养生之道,对此以老子、庄子和列子这三位原始道家及《黄帝内经》和《黄帝阴符经》这两部以黄帝命名的黄老道家学派为例。原始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均以生命为重,轻于名利;强调养生贵在养神,要从道顺德,自然无为。具体来说,老子承继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尚阴守雌,贵母深根;推崇婴儿之德,柔弱生机,专气致柔;遵循“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旨,正言若反,以弱为用;深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之道,以无为用,清虚无为;向往小国寡民,素朴知止,知足常乐;直至以道为尊,法于自然。庄子去智息虑,心斋坐忘;逍遥无待,与天地同游;玄同万物,一以贯之;达天知命,安时而处顺;从天应化,自然而然。列子虚己应世,无念无非。《内经》与《阴符经》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天人合一之旨,《内经》强调人的举止行动要与四时相随,《阴符经》强调人道要符合天道。 先秦道家养生思想对后世道教气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规定了其理论主旨的形成方向——守神抱一之旨、清静虚无之德和自然无为之道。此外,也影响了中国传统士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自然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形成一种“进则仕、退则隐”的全身贵真的隐士文化现象和崇尚自由、自在自得的逍遥人生境界。更为重要的是,先秦道家养生思想应给我们现代人以启示,促使我们在忙于生存奔波之际,要学会尽可能自然地生活,止于所在,足于所有,知止常得,知足常乐;重新认识健康,养神调心,回归自我,立足于自身,进而回复我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永葆童心童趣,体悟“顺则凡,逆则圣”的人生道理。而对于我国知识分子来说,应“先学长寿,后做教授”,动静应得其宜,戒急于求成,同时还要提防沦为知识的奴隶,应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存的智慧,唯此身体才方得其养。 本文不同于一般养生著作的是,重在从形上学的层面解析先秦道家养生思想,进而提升人们的生命健康观念,使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我看来,养生应包括所有的养护“生命”之道、理和法,非仅仅是具体的养护“身体”之法或术,方为“养生”(即对生命的养护),而非“养身”(即对身体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