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人们对土地利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严重制约了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使得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其次我国现有的各种开发活动导致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增强,人们在短时间内会以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导致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不断涌现,一旦土地退化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土地利用效益的降低成为了不可挽回的趋势,进而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破坏会以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张、科学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而建设用地的无序增加与盲目的加速发展,则是一种未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非理性扩张,其造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而其中某些影响还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单一追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观点逐渐被否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各地土地利用追求的目标。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领域研究的热点。正确处理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土地效益评价成败的关键。为了保护土地,我们必须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淘汰单一效益较高,但综合效益低的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调控的基础,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及综合效益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益的理论基础。通过以南川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有关文献及统计资料着重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主体研究部分做好铺垫。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程度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准则层,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方面选择20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客观赋权结合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多目标加权法评价南川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后对研究时段内的土地利用进行障碍诊断,得到影响土地高效利用的障碍因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川区2000—2007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综合效益指数由2000年的0.1780增加到0.7547,增加了0.5767,平均每年增长0.08,并且增幅越来越快。近年来,影响南川区土地高效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如下:地均GDP和单位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不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偏低,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万元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对土地利用水平的影响有加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