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热轧多相钢中形变亚结构的形成及作用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优良塑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成形性和碰撞吸收能量等的先进高强多相钢是国家急需的高性能钢铁材料。但随着强度不断提高,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不断降低,其在冲压成形过程极易出现开裂、回弹、零件尺寸达不到要求等诸多问题。在实现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汽车轻量化和合金减量化原则,设计出成分为0.2C-1.74Mn-0.68Si-0.06Nb(wt.%)的低碳热轧多相钢,并利用热模拟和JMat Pro软件等方法进行了控轧控冷工艺设计,借助OM、SEM、TEM、EBSD和室温拉伸等实验手段对实验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和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揭示了热轧后的超快冷工艺对奥氏体晶粒超细化和大量形变亚结构产生的机理,探究了积累的形变亚结构对钢多相组织形成的影响规律,掌握了组织中残留奥氏体的调控因素及其对钢性能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提出了热轧DP工艺获得超高强多相组织。通过两阶段控制轧制获得具有大量形变亚结构的奥氏体,当超快冷至两相区等温析出铁素体,铁素体继承了这些形变亚结构易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并长大,得到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然后淬火至室温发生马氏体相变,过冷奥氏体中保留的大量形变亚结构可有效的细化马氏体板条,马氏体板条间平行排列具有较小的取向差,这种通过形变亚结构细化相变组织和多相协调变形可有效的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和加工成形性能。当轧后厚度3.8 mm、终轧温度840℃、弛豫时间9 s时,实验钢在保持1258 MPa的超高强度下,得到的屈强比较低为0.55、n值较高为0.13,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次,提出了热轧Q&P工艺获得高强塑积多相组织。也是先通过两阶段控制轧制获得具有大量形变亚结构的奥氏体,然后超快冷至淬火温度(QT)发生奥氏体转变为位错型板条马氏体,大量形变亚结构会使其在相变中进一步分割得到细小的晶粒或者亚晶粒,并促进了碳的扩散,有利于残留奥氏体保留至室温。最后得到细化的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多相复合组织。当配分温度为400℃、配分时间为10 s时,得到的强塑积最高为27.00 GPa·%(抗拉强度为982 MPa,伸长率为27.5%)。接着,将热轧DP工艺和热轧Q&P工艺相结合提出了热轧F-Q&P工艺获得高强塑积多相组织。通过两阶段控轧+超快冷+弛豫+配分工艺处理可得到具有形变亚结构的小尺寸多边形铁素体+细板条位错型马氏体+细薄残留奥氏体的多相复合组织,可进一步提高钢的冷加工成形性能。当弛豫时间6 s、配分温度350℃、配分时间30 s时,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1004 MPa、强塑积20.58GPa·%、屈强比0.55、n值0.18)。最后,通过低碳低成本的成分设计,实现了热轧+超快冷+相变细化多相组织,并对形变亚结构在钢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这种细化的多相复合组织使高强钢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同时,工艺流程短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于实现可持续和轻量化的绿色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煤催化气化技术是先进的第三代煤气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最有效的工艺途径之一。流化床催化气化炉内的工况要求耐火内衬具有还原气氛(CO、H2)下体积稳定,能够抵抗碱性煤灰渣、碱蒸气和水蒸气的侵蚀,以及抵抗高速气流的冲刷等。传统的煤气化炉普遍使用的含铬材料不能满足催化气化炉炉内工况对炉衬的要求,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Cr6+污染问题,因此,研究无铬、还原气氛下稳定、机械强度高、抗碱蒸气/水蒸气侵蚀性能优异的催
非煤矿山安全系统构成要素复杂,包含设备、工艺、物质、场所、作业等,这些要素的信息多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和适时动态性。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多以局部系统风险辨识评估为主,较少涉及系统属性静态特征随局部管理状态变化以及系统整体动态风险的评估,且缺少应用于多个局部系统并实现对系统整体动态反馈的方法,为此,提出了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和日常动态监管有机结合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式,建立
珊瑚岛礁上的钙质砂赋存于海洋动力环境中,具有易破碎、多孔隙、棱角突出等特点,表现出较高的压缩性。桩基础作为钙质砂地基中常用的基础形式,服役期间承担着上部构筑物恒载,同时还受到动力荷载作用。动力荷载作用影响着桩基承载性能和上部构筑物的稳定性,其核心问题是动荷载下桩-钙质砂的相互作用问题。研制了动静荷载桩-钙质砂相互作用试验系统,通过桩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动力荷载下桩基沉降规律和承载性能。通过土工模拟试验
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的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DP钢)因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然而DP钢在生产、加工及服役过程中均可能有氢的渗入,带来安全风险。本文主要利用氢渗透技术及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服役条件及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组织对DP钢中氢扩散及氢脆敏感性的影响,并从氢扩散的角度探究了氢脆的机理。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
图像显示被广泛用于视频监控、智能交通、医疗大数据等领域中。图像显示的接收终端是人眼视觉系统,然而,传统图像压缩编码方法并未考虑人眼的视觉特性,在保留视觉重要特征时不具有针对性。面向对比度保持的图像压缩方法能压缩视觉特征空间的冗余信息,获取人眼感知评价高的压缩图像。为此,本文提出面向对比度保持的图像压缩,在保持亮度、色彩、灰度等对比度的前提下,研究图像压缩技术,实现真实场景图像的重构,且对退化图像和
本文以星基导航定位系统的不断发展为背景,着重论述了导航定位接收机部分的信息处理的方法。本文主要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概述,主要叙述了当前主要的星基导航定位系统,及其发展的概况。第二部分介绍了星基导航定位接收机进行导航定位的原理。首先介绍了一般性原理,给出了定位解算时常用的坐标系统及其转化关系;然后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例,给出了卫星伪距的求解以及求解接收机位置、速度、时间的方法。第三部分在GPS导
钢铁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为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同时,由于钢铁行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亟需从制造工序优化、生产组织优化等多方面入手,实现节能减排。炼钢-连铸生产是钢铁制造的核心环节,主要包含炼钢、精炼和连铸三道工序,实现铁水、钢水到铸坯的物料形态转换。该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子问题:生产调度和钢包选配。其中,生产调度旨在确定所有炉次在各阶段的机器分配及其操作时间,并生成调度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钢铁产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优质铁矿石资源逐渐消耗,低品位铁矿石用量日益增加,同时废钢作为直接铁素资源,其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低品位铁矿石和废钢中均含有残余元素锡,然而常规炼钢工艺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去除,导致钢中残余元素锡不断循环累积,而钢中残余元素锡会严重恶化钢材的性能。因此,如何在纯净钢冶炼过程中对残余元素锡进行有效控制对高品质钢的开发尤为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选
现代高炉的技术方针是“长寿、高效、低耗、优质和环保”,其中“长寿”是实现高炉一切技术目标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高炉普遍存在的炉缸炉底炉衬和高热负荷区域冷却壁的损毁问题,本文以武钢高炉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高炉炉衬与冷却壁长寿技术研究方法,然后分别研究了炉衬与冷却壁的损毁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炉缸结构设计与炉衬选型研究,探讨高热负荷区域铜冷却壁渣皮与热流强度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并提出了武钢高
镍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不锈钢生产,随着全球不锈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和镍在新兴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全球镍消费量逐年上升。当前可供开发利用的镍矿资源为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硫化镍矿因历经开采而趋于枯竭,因此红土镍矿成为镍金属供应的主要来源。我国是不锈钢制造大国,也是镍资源的主要消费国,然而我国红土镍矿资源极度匮乏,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因进口红土镍矿来源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国内红土镍矿供应紧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