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在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4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在对患者行CT模拟定位扫描后,进行靶区勾画和IMRT计划制定,通过验证后,行CT校位并进行第二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的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分析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测原发灶49例,淋巴结144个,两次扫描间隔时间7~27天,中位时间17天。对于49例原发灶,二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13.210cm~3,平均值1.076±2.501cm~3,其中5例病例原发灶较第一次扫描时缩小,11例无明显变化,33例较第一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对于144个淋巴结,二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cm~3,平均值0.399 cm~3,0.379±0.838 cm~3,其中87个无明显变化,57个较第一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对于原发灶两次测量肿瘤体积的差值仅与第一次扫描时肿瘤的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对于转移淋巴结,影响因素包括第一次扫描时淋巴结的体积大小,淋巴结中心坏死情况以及两次扫描的间隔时间。结论:IMRT制定时间间隔对肿瘤体积大的病例影响较大,但是否肿瘤体积增大会影响IMRT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扩大CTVnx与CTV的范围降低肿瘤体积增大对疗效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正常组织损伤,在IMRT计划制定期间行诱导化疗来降低影响或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种波动幅度较小,且随缺血时间的增长有略微增加的趋势。结论:对于短时ST段偏移时段,由HRV时频分析参数构成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有可能用于ST段偏移段的检测和诱发原因的判别。动物实验结果验证了缺血段判别的有效性。同样使用Fisher线性判别,对于长时ST段偏移时段,只可能用于ST段偏移诱发原因的判别。支持向量机适用于各种时长的检测和类别的判定。自主神经活动对缺血自行缓解快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为提高心肌缺血诊断的正确性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