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病毒本身的复制并不造成肝脏损伤。研究表明,CHB患者肝脏损伤是由于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却又长期被激活并介导肝细胞破坏而发生的。近十年来,人们逐步开始认识到NK细胞在各类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HBV慢性感染患者(特别是e抗原阳性的CHB患者)体内NK细胞的功能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还未被揭示,NK细胞介导的肝损伤机制也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系统观察HBV感染各个时期(包括急性肝炎、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活化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频率、表型和功能特点,并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和血清HBV载量)进行分析,以期阐明NK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CHB患者NK细胞免疫活化的可能原因及其介导肝脏免疫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与免疫耐受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比较,慢性乙肝免疫活化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CD56dimCD16pos亚群频率下降而CD56brightCD16neg亚群频率上升。我们还发现尽管急性乙型肝炎病程早期阶段,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活化标志物如HLA-DR、CD38和CD69的表达显著上升,然而慢性乙肝免疫活化期患者的外周血仅NK细胞活化标志显著增加,提示慢乙肝免疫活化期以NK细胞活化为主。进一步的体外功能试验揭示免疫活化期患者NK细胞在IL-12/IL-15刺激后表达更多IFN-γK562刺激后产生更多CD107a,同时杀伤更多的靶细胞K562、HepG2、HepG2.2.15和HuH7.5细胞,更重要的是NK细胞杀伤活性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化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处于高活化状态,进一步支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高度活化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