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民交叉案件中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的效力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界对刑民交叉案件程序处理问题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于刑民交叉案件中在先判决效力研究较少,未成体系。其中对于在先刑事判决的效力问题,学界基本能达成共识。但对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的效力,却在理论上缺少深入探讨、制度上缺少完善规定,进而导致司法实践在处理相应问题时,缺乏明确指引,做法各异。鉴于司法实践中,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产生效力通常发生在刑民交叉案件中,故本文以刑民交叉案件为切入点,从理论基础、实践考察、成因分析三个角度探讨刑民交叉案件中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的效力问题,并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全文除引言外,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约三万字。第一部分梳理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效力的理论基础。在对在先民事生效判决效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时,借助了相关理论,如既判力理论、预决效力理论、公文书证理论,将上述理论与在先民事生效判决效力的内涵进行异同分析,借此解读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效力的具体内涵。本文将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的效力内涵界定为包含事实认定和证据适用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二部分着眼于司法实践,结合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具体案件,将刑民交叉案件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实体性刑民交叉案件和程序性刑民交叉案件,在这两大类型之下围绕事实认定和证据使用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基于目前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主要发生在经济犯罪领域,故这一部分主要围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展开探讨。经过实践考察,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刑民界限模糊;在先民事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与后续刑事诉讼会存在冲突;民事证据规则与刑事证据规则存在不衔接等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民事生效判决对刑事诉讼效力混乱的原因展开剖析,分为理念层面、程序层面以及证据层面三个角度。在理念层面主要是由于刑法、民法价值理念差异,同时司法实践存在泛刑法化表现;在程序层面,主要是由于刑民交叉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不足以应对司法实践的发展;在证据层面,主要是基于刑事证据与民事证据证据制度之间差异。具体来看,这一部分有些是根源性的原因,无法改变也无需改变,例如刑法、民法价值理念差异带来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构建具体制度时的差异,体现为两大证据制度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则是实践运行中存在的异化,例如司法实践中后续刑事诉讼对在先民事判决整体证据或其认定的公文书证等证据在后续刑事诉讼中的审查认定存在的不同做法,这些原因对于后续的对策完善则是能够提供一定的思路。第四部分针对刑民交叉案件中在先民事生效判决对后续刑事诉讼效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客观看待刑民理念差异,加强刑、民法官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要树立刑法最后法的思维;第二,完善民事程序与刑事程序之间的衔接机制,具体体现在“套路贷”类型的案件如何启动刑事追诉以及民事执行与后续刑事诉讼程序追赃之间的衔接,在先民事判决中已经做出认定且已执行到位的犯罪金额在后续的刑事诉讼中有没有必要再次进行评价应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前后两个判决是否属于同一事实、是否执行到位等均是影响因素;第三,就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来看,本文主要关注在先民事判决中认定的公文书证如交通事故认定在后续刑事诉讼中的审查运用,有必在后续的刑事诉讼中结合全案证据加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实质性审查,同时还要对民事自认做出进一步细化的规定,以适应民事自认事实在后续刑事诉讼中的适用。
其他文献
合并商誉是由于并购活动中收购方的购买成本与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间存在差额引起的,其在价值确定过程中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影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内并购活动日益激烈,A股市场内商誉占资产的比重正在不断爬升。高溢价的商誉通常意味着企业对并购标的未来发展的肯定,但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潜在减值风险,而商誉减值测试也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在当前实务中,市场前期累积的商誉压力正在逐步释放,巨
教唆未遂性质复杂,就连最基本的概念问题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理论和实务界对其相关问题的讨论一直非常激烈。概念的模糊也增加了研究教唆未遂处罚问题的难度。通说认为,《刑法》第29条第2款是教唆未遂的处罚规定。事实上,该款只适用于部分教唆未遂情形。教唆未遂是共同犯罪相关理论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研究它对促进相关立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教唆未遂的基础理论。教唆未遂,指教唆者未实
人口回流研究是人口流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口回流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主要围绕发展历程、回流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等方面展开,并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不足之处在于,我国人口回流地区往往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重合,但围绕少数民族回流现象的讨论较少。在四川羌族地区,已出现较为明显的人口回流现象,对此现象的研究可以丰富人口回流研究,同时补充羌族研究的人口回流相关内容。本文在前
我国刑法明确地将“轮奸”作为强奸罪基本犯的一种法定刑升格事由。但是,什么是轮奸?其实质内涵及表现形式为何?轮奸是否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构成轮奸的犯罪主体是否限于男性?“片面轮奸”是否成立?对于这些问题刑法及司法解释都未予以明确。由此,不仅引发了理论上的巨大分歧,也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困惑。然而,对上述问题的妥当回答又是正确理解和适用轮奸这一加重处罚事由的前提,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愈发严峻,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优化售后服务管理工作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近几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分工较以往更加专业和细化,具有规范、高效、标准定制化的售后服务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因而为了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以及满意度,以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售后服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客户之间
学位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作为证券欺诈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在证券发行或交易过程,违规对重大事件作出的有违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对信息的重大遗漏、不当披露的行为。虚假陈述冲击了证券市场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侵害了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从而使得投资者遭受损失。虚假陈述对市场秩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是鉴于证券市场的复杂性,若要追究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责任在技术上存
学位
自十九大报告以来,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强国目标之一。国民是否具备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以及能否顺利实现美丽中国这一强国目标。然而小学生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又是国民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体现。因此,环境道德教育要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环境道德教育又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从小学入校起就要有培育小学生环境道德行为的意识,并塑造其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这不仅是人与自然和
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影像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对于辅助医生进行病理分析、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医学图像分割是指依据图像中某种近似的特性,将图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进而对感兴趣的组织进行提取的过程。但由于医学图像在成像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噪声严重、灰度不均匀、分辨率较低等问题,因此损失了许多有价值的特征信息,这给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有关医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