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记录的陇东地区近千年来干湿变化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关于过去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联合国PAGES计划更将近2000年来气候和环境变化列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1000年以来,具有全球意义的最明显的气候波动包括“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世纪变暖,而揭示这些气候事件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规律,必须建立高分辨率长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序列。我国是农业大国,亚洲季风强烈地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季风降水变化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探索过去降水、干湿变化历史及其机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规律及政府部门应对气候灾害、做出科学决策意义重大。历史文献记录的时间准确可靠、地理位置确定和气候要素含义明确,且易于获取,在重建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中,我们在充分发掘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早涝五级分类法”重建了陇东地区过去一千年来的干湿变化,有效地弥补了东亚季风边缘区千年尺度上高分辨率干湿序列短缺的科学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史料记载连续性较差,部分年份史料缺失现象普遍,很难建立连续的气候变化序列。树木年轮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对气候变化敏感,在短尺度气候变化研究中与历史文献记录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对比检验。这里,我们利用研究区5条树轮宽度序列,与历史文献记录一起恢复重建了西北地区东部近400年以来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变化,对多种指标集成研究进行简单尝试和有益探讨。我们的研究显示陇东干湿序列和区域内以及中国西北地区其它代用指标重建的降水和干旱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公元960年以来,陇东地区出现了5次大的干旱期和4次湿润期。干旱期为11世纪七八十年代、12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中期、15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16世纪八十年代和17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湿润期为十世纪80年代到十一世纪初十年、十四世纪初到20年代、十七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和十八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后期。较之单纯依靠树木年轮重建序列,历史文献与树木年轮的集成研究能够克服低估极端干湿事件,以及树木对气候滞后响应的缺陷,重建序列更加准确可信。集合多个树轮年表和多个站点历史文献记录,重建序列能够代表更大区域的干湿变化特征。近400年来,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3次严重的干旱时段,分别为1631~1645年、1924~1931年和1990~2003年。持续较长的湿润期有1657~1670年和1848~1759年。功率谱分析发现陇东地区干湿序列存在~114、-16、~9-11以及-2-8年周期变化,分别对应太阳活动的世纪周期和黑子周期,以及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半周期,以及ENSO周期。遥相关分析显示,近千年来陇东干湿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与PDO正相关,与NAO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356。NAO处于正高相位是,陇东地区出现干旱,相反则湿润,其通过控制夏季风的强弱对研究区干湿变化施加影响。
其他文献
GaN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GaN具有高禁带宽度、高击穿电压、抗辐射等优点,被应用到制备耐高温、耐高压、抗辐射、高频率的大功率器件,在未来5G基站的建立中,GaN材料制备出的高性能射频器件将成为核心部件。基于GaN的蓝光LED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其他发光波段的LED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紫外LED由于具有耗电量小、体积小、杀菌消毒、通信安全性高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使用透射电子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升效率和质量水平等优点,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对现有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
孙吴一代(221—280年),在六朝中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孙权以江东为基础,向长江中游发展,占有荆州后,即以古武昌(今鄂州市)为都,创建了吴国,后又定都建业(今南京市)。其间诸葛
会议
图像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它被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和图像采集等领域,成像设备采集图像或视频的效果易受户外天气的影响。雾、霾、阴雨等复杂环境条件下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造成采样设备在拍摄图像的过程中受到光的折射和散射的影响,致使设备所拍摄的图像存在颜色失真、对比度下降、细节缺失等不良现象。在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清晰、准确的图像特征对处理结果大有益处。图像去雾技术在白天场景下的研究方法已经取得显著的成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具有旋转惯性可伸缩梁方程的适定性,吸引子的存在性及其稳定性其中α∈(0,1],Ω是RN中具有光滑边界(?)Ω的有界域,f(u)是非线性源项(增长指数为p).本文证明了上述
21世纪人工智能日益发展,转轴作为旋转运动的基准,已经成为精密测量、加工、控制的重要部件,同时在高端加工制造、航天航空、光学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用于提高精度测量、加工、控制等设备精度的主要途径之一。研制高精度的全周测量仪对于高端加工制造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针对基于激光准直和激光干涉的转轴六自由度几何运动误差测量系统存在的研究问题,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传统的在线排序模型中,人们大多数考虑单个目标的在线排序.然而,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单个目标往往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本篇论文研究了双指标在线排序问题.工件是在m台
设K2(F)是域F的Milnor K2群,φn(x)表示n次分圆多项式,并设Gn(F)={{a,Φn(a)}∈K2(F)|a,Φn(a)∈F*}.Browkin证明了,对于任意域F≠F2和正整数n=1,2,3,4或6时,Gn(F)是K2(F)的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凭借其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提高IGBT模块的可靠性是IGBT技术发展的最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各类故障行为下IGBT门极电荷与正常开关情况下的不同,提出了以门极电荷作为特征参数的IGBT故障诊断方法。并通过实验模拟各类故障,获得门极电荷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时,门极电荷能够较为明显的对上述故障加以区分,从而较为准确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为实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我国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创新“三步走”战略:首先,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其次,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由此可见,创新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