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由于现代化启动方式的特殊性,我们的现代化发展面临内外交困的窘迫状况,现代化探索不得不在历史潮流的裹挟中艰难前行。一方面,我们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现代化文明成果,主动融入现代化潮流;另一方面,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反思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在对于现代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人类文明的演进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只有根据具体国情走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运用现代化理论视野对新中国成立前关于现代化的论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现代化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把握,按照现代化思维逻辑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化探索程度,对这一时期的现代化论争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现代化手段之争、现代化道路之争、现代化模式之争。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总体性介绍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情况。首先,按照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四个发展阶段(早期“西化”阶段、由“西化”到“现代化”的转变阶段、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摸索阶段、以及立足国情的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对现代化内涵在中国的演变进行概括、梳理。其次,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所体现的两次转变进行分析,力求对中国现代化的背景进行全面把握。最后,对新中国成立前现代化论争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重点对背景中所涉及的中国如何错失主动发展现代化的契机、早期现代化探索受阻的根源、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的发展和变化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第二章,对现代化手段、道路、模式这三个方面论争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在现代化手段之争中,对围绕“政治改良与政治革命”和“问题与主义”展开的两次交锋进行介绍,分析两次交锋讨论的实质,最后从现代化实践手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总结,对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社会发展进行说明。在现代化道路之争中,对现代化道路所反映的走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实质进行说明,从论战双方关于“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是否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分析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对论争中涉及的是否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进行分析和评述。在现代化模式之争中,探讨了西欧模式和苏联模式的优劣,分析了两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情况,依照中国国情对于西欧模式和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必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依据。第三章,对现代化论争进行总体评述,提炼出现代化论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从理论探讨到政治实践、强调结合中国实际、抓住现代化探索的阶段性矛盾这三个特点,分析现代化论争过程中存在的: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把握不够深入,对当时中国革命任务认识有待提升,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以及现代化探索存在非理性倾向这四方面的局限,并以此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当继往开来,继续坚持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牢牢把握现代化发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规律、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