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所公认的新兴发展中市场国家,并且这二者的经济也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当中,大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集团企业,因而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也引起了广泛讨论。集团企业当前在我们国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组织存在形式,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我国外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作为对其的有效替代和补充,集团企业逐渐产生了资金集中管理、集团统一授信、竞争性资源统一配置的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最早是由威廉姆森等人提出,随着集团公司这一组织形式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对于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由于我国企业目前仍处在多元化发展的初步阶段,企业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大,相应的内部资本规模也不大,所以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并不是很多。目前国内很少尚无以内部资本规模、多元化程度这两个影响因素共同来研究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之间关系,因此,本文试图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本文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进行梳理,对国内国外相关内部资本市场、企业集团ICM(Internal Capital Market,ICM)配置效率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基于对内部资本规模、多元化程度对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影响分析提出四个假设。根据国家准则规定,H股上市公司须对各自的分部数据进行核算并公开,例如分部费用、收入、负债、资产以及资本支出和折旧等明确的数据,而我们国家内地上市的公司并没有被强制要求公开相关信息,所以在我们国家内地的上市公司并不能满足本文集团公司计算ICM配置效率的需求,而H股上市公司则可以满足本文计算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需要。本文选取H股2007-2015年集团企业为样本进行检验,从内部资本规模、多元化程度角度切入,通过软件StataSE11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内部资本规模、多元化程度这两个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来研究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我们国家现阶段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总体上是有效的,但是效率不高;由于我国现阶段集团公司多元化程度、内部资本市场规模都不大,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随着内部资本规模扩大而增加;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增强而升高;内部资本规模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大;多元化程度通过内部资本规模对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