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藏区既是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具有地区生态恶劣、致贫因素较多,公共交通、饮水设施、医疗服务等基础设备和服务尚不完善,贫困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等多重贫困特质,是我国的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要加强对四川藏区的扶贫政策倾斜,确保四川藏区能够如期脱贫。而在扶贫攻坚的多方力量中,扶贫小额信贷作为我国金融扶贫济困工作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农村建设、农业开发以及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目前取得的扶贫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评估扶贫绩效,能够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户更好的服务。对于四川藏区扶贫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四川藏区的贫困现状,梳理藏区发展中自然条件、文化社会以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四川藏区的致贫原因与脱贫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次,阐述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分析扶贫现状,其中分别从扶贫小额信贷的组织结构,评级授信方式与指标,贷款的申请、使用过程、还款和贴息环节对现有运行机制进行梳理。在扶贫现状中,分别从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法规、扶贫小额信贷借款及使用状况和扶贫小额信贷的案例等三个方面对扶贫现状进行分析,反映当前扶贫小额信贷尽管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仍有些许不足亟待改进。接着在对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的扶贫绩效进行定量研究,一方面从实证视角构建多元OLS回归模型,对四川藏区扶贫小额信贷的扶贫绩效进行测算,研究得出,扶贫小额信贷与贫困户的各项收入间都有着正向影响关系,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教育也能最终影响到贫困户的脱贫增收,但贫困户的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对脱贫增收有着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若尔盖县x村小额信贷扶贫现状进行评估,结果证实扶贫小额信贷在生产经营和资产增值方面都对农户的减贫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结论与政策建议,提出要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增加贫困户可贷率,灵活制定信贷额度与期限、探索多重扶贫模式,开展技术和教育培训、完善不同主体信贷监督机制,构建不同主体的激励惩罚措施以及对藏区实现信贷扶贫政策倾斜,适当宽松藏区金融机构监管政策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