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PC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了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就EPC工程总承包过程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而订立的合同。合同项下发包人的主要义务是支付价款,承包商则负责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服务,最终向发包人交付验收合格、“转动钥匙”即可运行的工程。因此,EPC合同又称“交钥匙合同”。EPC合同模式凭借其在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的优点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近三十年来在我国的推行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性程度高的基础设施项目。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内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EPC合同在国际国内工程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EPC合同模式有机地整合了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由总承包商一个主体负责,克服了传统承包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分别签订合同、分别实施给发包人带来的弊端,如较重的协调责任与较高的违约风险,可以说,发包人在合同风险分配上是占据有利地位的。正因为如此,EPC合同发包人往往容易忽略对合同法律风险的控制。基于对EPC合同法律特征的不了解,对法律法规的不熟悉,面对复杂而专业的合同文本无能为力,合同签订时就埋下了风险隐患。合同履行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合同约定不明导致权利丧失、单方面违约等问题招致经济损失、民事索赔与赔偿,甚至承担行政与刑事处罚等法律责任。因此,基于发包人对工程质量负有的责任,预防和控制EPC合同法律风险,是发包人依法进行工程发包、建设,保障合同目的实现和发包人权益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为了研究EPC合同中发包人法律风险及防范,本文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分析。首先从EPC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产生背景出发,结合国际国内常用总承包合同范本主要内容的介绍,初步认识EPC合同的框架、核心;在此基础上,以发包人为视角,概括分析EPC合同法律风险的类型及法律后果,明确发包人法律风险研究的意义;接下来以EPC合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以EPC工程招标、合同范本选用、合同内容把控、合同履行为脉络,结合实务操作方面的案例对各阶段中发包人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法律建议;最后,从合同法理论层面探讨EPC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中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希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建设工程法律研究与实务人员完善EPC合同相关法规、范本提供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