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吸光层相分离与光吸收增强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新型太阳电池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有机太阳电池因其质轻、可柔性集成、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而被广泛研究。制约有机太阳电池商业化的一大因素是其光电转换效率要比传统硅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低,因此如何提升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提升非富勒烯体系PM6:Y6二元共混体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性能为主要目的,主要开展了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在有机太阳电池玻璃衬底表面制备光学减反微纳结构以减少玻璃表面对太阳光谱中300-1000 nm波段范围内光的反射率,增加光透射率,进而增强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光吸收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器件短路电流密度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其次通过室温溶剂退火工艺制备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通过控制室温溶剂退火时间,结合对吸光层的光电参数、外量子效率、形貌变化以及电荷输运分析,最后证明溶剂退火3 min的器件光电性能最优,详细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表面制备不同微纳结构的玻璃衬底进行了光学模拟计算,结构分别采用半球体、球体、三角锥、金字塔以及圆锥结构,结构在玻璃表面的排列方式皆采用紧密排列的方式,针对结构参数的模拟优化结果显示附有底边边长100 nm、高度400 nm的金字塔结构的玻璃表面对300-1000 nm波段的光反射率可以降至1%以下,透射率超过98%,但是此结构的深宽比为4/1,过大的深宽比很不利于纳米压印工艺的实现,因此最终选用减反效果较好且深宽比只有2/3的圆锥纳米结构进行实际制作,将该结构成功转印到有机太阳电池玻璃衬底表面后,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由25.62 m A/cm~2提升至27.71 m A/cm~2,光电转换效率由14.93%提升至16.17%。(2)采用室温溶剂退火工艺制备了基于PM6:Y6吸光层的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室温溶剂退火时间为3 min的器件可以实现24.95 m 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0.835 V的开路电压,72.19%的填充因子以及15.04%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旋涂反溶剂甲醇溶液控制室温溶剂退火时间,针对不同室温溶剂退火时间的吸光层以及完整器件进行了光电参数、外量子效率、形貌变化以及电荷输运表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室温溶剂退火时间器件短路电流密度的差异并不是吸光层光子捕获效率引起的,而是吸光层内部激子解离效率和电荷传输效率的变化引起的,这是因为不同溶剂退火时间导致吸光层内部相分离程度和给体/受体材料分子排布方式的明显差异。过短的室温溶剂退火时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相分离和分子排列方式,导致自由载流子在传输的过程中复合严重;过长的室温溶剂退火时间会增加相分离程度,形成过大的相区域,这将使光生激子在扩散的过程中发生复合,严重降低激子解离效率。最后将该工艺应用到柔性器件,结果显示室温溶剂退火器件光电性能优于热退火器件光电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使用方案成为无人驾驶技术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许多单位致力于纯视觉无人驾驶方案的研究,即采用可见光传感器获取无人驾驶场景的信息。但由于可见光传感器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准确的环境信息,故无人驾驶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红外图像通过目标与背景温度差进行成像,不受光照影响,与可见光图像信息具备互补性。结合可见光和红外双模态数据进行无人驾驶场景的目标感知具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向高频化、高速化和集成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方向演变,电子元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也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极易引起严重的系统故障甚至烧毁设备。当功率晶体管的结温大于70℃后,温度每升高10度,其可靠性会降低50%。如何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己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式散热元件。近年来,新型高效
学位
空时编码阵列(Space-Time Coding Array,简称STCA)是一种新型波形分集雷达体制,其通过在发射阵元间引入微小的时延量,形成时间-角度依赖的发射波形。相较于相控阵雷达,STCA具有全空域覆盖特性、更高的发射维自由度以及良好的抗截获性能。由于传统相控阵的可控自由度有限,在抗主瓣欺骗式干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STCA的发射波束具有时间-角度-距离的三维变化特性,这一特性使得S
学位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不漏液、不挥发和不可燃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已达到10-3-10-2S/cm,表明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的传输不再是主要问题。然而,由于没能清晰实时地观察了解固态电池运行中出现的锂沉积形成的枝晶渗透现象,导致目前无法深入理解锂不规则沉积形成的枝晶形态与锂离子在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迁移和扩散等问题。因此,本文开展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的固态电池实时
学位
金属薄膜具有与块体材料不同的介电响应、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和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使得它们在各种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成为首选材料。其中,厚度低至原子厚的贵金属薄膜具有优越的光吸收能力和导电特性,尤其是在它们和介质交界面处激发的SPP可以更好地捕获光子并产生巨大的载流子,使其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设计近红外波段的光电探测器和基于SPP的传感器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质。但贵金属薄膜的光电性
学位
为满足DNA测序的需要,纳米孔DNA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传感器类型在纳米技术领域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地关注。纳米孔微流控系统与集成电路相结合为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医疗保健到环境和制药工业的高通量筛选,尤其在日益火热的基因测量领域。新一代纳米孔DNA测序技术以电信号检测为主,在成本、性能和并行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纳米孔DNA测序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纳米孔的制备和高精度检测方式。由于纳米孔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对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探测跟踪也逐渐成为学术和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常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在目标弱机动、模型参数已知的场景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跟踪效果。但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远距离、超高速、强机动等特点,导致目标运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若采用传统机动目标跟踪方法,会因模型失配导致跟踪精度下降,甚至存在滤波失效的问题。为此,面向临近空间飞行器高精度、强稳健、实时
学位
图像处理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热点话题,多模态图像的涌现带来图像信息丰富度的扩增,如何有效利用异源图像获得更加全面而精确的地物目标信息,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异源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可对包含同一场景信息的多模图像进行空间对齐与各层级信息整合,进而获得特征增强、内容丰富的融合图像。各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各有千秋,其中可见光成像系统发展最为成熟,所获得的图像具有丰富的色彩信息和清晰的纹理背景,但是该成像系统
学位
随着CMOS工艺的进步和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近年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模块显得尤为重要。模数转换器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前端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给后级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其中,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由于结构简单,功耗低、能效高、易于集成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
学位
随着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规模和复杂度日益增长,给数字电路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使得电路的仿真验证比之前更为困难。传统的软件仿真花费时间太长,硬件仿真虽然速度快,但是可监测性差。软硬件协同仿真兼顾软件仿真可视性强和硬件仿真速度快的优点,缩短了验证时间,提高了验证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缩短验证时间,提高验证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电路规模的验证需求,本文开展了基于软硬件协同仿真架构的H
学位